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报告 > 最新美育工作报告(优秀5篇)

最新美育工作报告(优秀5篇)

作者: 雅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美育工作报告篇一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回眸过去这段时间的成果,一定承载着我们许多的心血和汗水,先准备一份教学总结吧。相信写教学总结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学美育渗透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本学期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美育渗透工作,开学初就安排、策划、制定好了美育工作工作计划。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收集优美词句,在课外阅读中开展美文赏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的能力培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为美育教育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面比较大,是一项不好做的工作,所以我在制定计划时把各项都安排的非常细致,为本学期的美育渗透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到了有的放矢。

为了确实能提高学生的美育,我努力在教学中将美育渗透到各个教学阶段。在课堂中,我结合四年级小学生自身特点,注重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美的思想。通过注重将美育渗透与其他学习紧密结合,利用美术、音乐等手段,提高美育渗透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畅谈自身感受,引导学生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从而完成作文目的'。另外,结合建党90周年,我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播放建党90周年来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美育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表现美、认识美的舞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给他们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从而提高对在语文教学中美的认识。例如,我利用组织学生开展“经典美文朗读比赛”,组织学生学习书法,利用黑板报宣传美育知识,推广语文科目美的理念,组织学生建立语文兴趣小组,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校园、自己的生活中,发现艺术、创造艺术、培养艺术天赋。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提高了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增强了美育方面发展,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皆语文,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学习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美育工作报告篇二

学习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学习《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习《宝安区教育改革与发展258行动计划》及有关文件精神,乘教育强镇的东风,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升华课程改革为核心,加强体艺教师队伍建设,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省一级学校而努力。

二、 美育内容:

1、学习教育部新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

2、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__-20__年)》。

3、如何在常规课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探讨。

4、如何开展课外体艺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 措施及方法:

1、公开课:根据本学科特点,大胆创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活动课:探索本学科规律,采用不同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3、专题讲座:看录象、查资料、开展竞赛活动的研究。

4、坚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组织落实:重组田径队,篮球队;重组舞蹈队,电子琴班;重组美术特色班。

四、 美育活动安排:

二月份: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制订学校美育工作计划。

三月份:整理校园文化环境;组建各类兴趣小组;教师三八卡拉ok比赛。

四月份:班级文化建设的检查和评比。

五月份:庆五一美术作品展评;筹备庆六一文艺演出活动。

六月份:庆六一文艺演出、小结。

七月份:学校期末总评,美育工作总结。

美育工作报告篇三

【摘 要】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美育素材,选择适当的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形象有回味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品味语言美,在语言教学中挖掘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特征,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发现美、创造美。把握语文美育的实施途径,做到以语文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以美育教育为方式,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审美教学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再单纯是智育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美育渗透于阅读教学中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良好途径。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的情趣。”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也认为,审美需要是人生的高层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会学生审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加强美育工作,让学生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情操,是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品味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一)在语言分析中体味美

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只是学生与课本的关系,其中间有教师的参与,而且教师起着某种主导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做到讲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也是人们欣赏美,创造美的基础。美育离不开语言,也离不开语文。我们通常说的“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汉语美的认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从中有序的提高其审美能力。教师还应寓语文教学于美的欣赏当中,将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娱乐其耳目,激动其心灵,一词一句能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趣。通过适当的文学性语言渲染课堂的整体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受到良好的语言环境的熏陶,投身于美的文学氛围中。语文是语言的艺术,它是借助于生动、优美、凝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文学语言有别于生活语言和理论语言,只有深刻体会,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驾驭语言的技能。如果不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真正内涵,便不能真正把握作品的艺术精髓,更不可能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那么,就谈不上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了。

比如教材中往往涉及到许多题材不一的篇章。如情调高雅的散文,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小说,短小精悍的诗歌,严谨论证某观点的议论文等。在分析讲解每一篇课文的同时,教师则需要把自己的教学情感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这种语言要求精炼、简洁、生动。教材的精髓与精炼、优美的语言的完美统一,才能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兴趣,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对文学有进一步的了解。杨朔的《荔枝蜜》中有这样一句话,“梦见了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单从表象上看,“仅仅是作者做了个梦而已”,殊不知,如果深层的揣摩语言,前后关联,学生就会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在脑海里浮现“梦境”。然后进一步的理解到对蜜蜂的热爱,作者卒章显志,赞颂劳动人们的情感也就明白无疑了。自然的培养了学生语言鉴赏和审美能力。

(二)在作品朗读中品读美

感,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精神世界,美化了心灵,指导了言行。朱自清写的散文《春》一文中“春风图”的描写,写出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表现出来的,这是一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朗读是对学生在停顿、速度、节奏、语调上加以指导,让读者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仿佛感受到春风的柔和,闻到春风的芳香,看到一幅美丽的“春风图”。因此,朗读是激发学生美的情感,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对课文的朗读。朗读要掌握语调、重音、停顿、速度,充分传达作品所蕴涵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必须带着学生设身处地的进入到文章中去,细细品读语言文字的奥秘,“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叶圣陶语)。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脍炙人口的宋词,应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的美好祝愿,这种感觉是愉悦的。但词中为何流露出惆怅的、无奈的情绪?接着向学生介绍苏轼在这一时期的经历——他因朝廷内部纷争被贬到密州任太守。此年中秋,他想到自己落得如此结局,又不能与亲人相见;想到朝廷的气氛令人不寒而栗,令他不想再回到那个伤心之地。故不免对月感伤。然后再请学生反复朗读词的上阕,读出词中淡淡的惆怅和忧郁。接下来在进行引导,令学生感悟到诗人的心态„„渴望手足相逢的愿望既然不能成为现实,何不将这美好的祝愿遍洒人间?继而再组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整首词,并熟读成诵,从而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诗人的心境,体会他的旷达胸怀。

又如,在朗读《白杨礼赞》时,在把握全篇高亢豪迈的基调的同时,还要揣摩作者情感化的波澜。文章在议论白杨树不是“好女子”,却是“伟丈夫”时,朗读的语调应由沉稳低缓转为昂扬刚劲。之后的四个“难道”,以排比的句式,反诘的语气,层层深入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朗读的语气应由较为缓和开始逐渐加强,形成一种盘旋上升的气势。朗读过程中这些细微处的情感的把握,语调的处理,教师都应适时的加以点拨。如果不对朗读加以指导,任其漫读,学生就难以准确地把握作者寄寓的深意和凝聚着的巨大情感魅力,审美也就无从谈起。

二、挖掘作品中美的因素

(一)立足教材内容挖掘美的因素

我们应该选择能够作为审美体裁的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堂上的审美教育,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明确新编语文大纲对培养学生品质情趣及审美教育能力的要求,以此为标准来推行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美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具有高雅情趣和高尚情操的新时代的合格人才,实现语文教学和育人的目标。

莎士比亚对友谊和爱情的称赞„„这些材料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题材。总之,我们要从教材内容中挖掘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生活在美育中,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习审美和创美。

(二)分析作品,增强美的鉴赏能力

审美的初期阶段是审美感知。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时候,被作品中的美所感染,并不需要通过理性认识和逻辑思维的反复作用,而仅仅是一种直觉在刹那间就让我们感觉到了美。但是,审美活动若仅仅停留在感知阶段,那么审美体验也将是浮光掠影,稍纵即逝。因此,直觉性审美之后,还需要向理智境界提升,在审美对象的分辨和评价过程中,深层次的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趣和悠悠情韵。鉴赏美要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和分析,进一步领会作品所蕴涵的意义,是在发现美的基础上的深化和升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防止学生的审美活动浮于表面。高原上昂然挺立的白杨美在哪里?同是岳阳楼,同为洞庭水,为何阴晴两景会使“迁客骚人”产生忧、喜两种览物之情?搏风击浪的海燕美具有怎样的象征意蕴„„应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发觉其深层意味和文章主旨,对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把握审美对象的真谛和本质。

首先,体会写人的文章中人物的人格美。

初中语文课本中,为我们展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或乐于助人、或勤劳、或机智、或勇敢„„如机智善辩的晏子,巾帼不让须眉的木兰,善良厚道的老瓦匠等。要引导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领悟道德的意蕴,使学生深深的感悟到文中人物所具有的人格美,感受到人物的精神力量,受到美的震撼。

其次,体会散文、诗歌的音乐美、形象美和意境美。

散文诗歌以其所具有的节奏、音韵与深刻的形象与意境打动着人们,带给人们强烈的审美体验。就散文而言,写景类散文的境界美值得我们关注与感悟。这类散文的美往往是意境优美诗情浓郁。如老舍的《五月的青岛》,意境优美、壮阔,所写的景物均为鸟瞰式的大视野镜头。写花,便是百花怒放;写绿,便是“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鱼帆的外边去”。写景状物铺张扬厉,形神兼备,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所以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将写景的文字内化为想象中的壮丽景象,与作者同享那诗意般的境界所给予的壮阔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体会说理类文章中蕴涵的深刻的哲理之美。

许多说理类文章具有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理趣”之美,在思辩的过程中闪烁着人文精神和智慧之光,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经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意志朝更深刻的方向发展。因此,鉴赏这类文章,重在品评其中的美。

鉴赏美的阶段是由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的阶段,是审美教育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领略朝晖夕阴、风霜高洁、春燕飞舞、万花怒放等风格迥异的美,并赏析语言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激发情感,培养审美感情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确,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能力。人的审美,总是与自己的审美情境、审美情趣、审美经验有关。同样的自然的景物,由于各自所处环境不同产生的美感也不同。年轻人与老年人同在湖边欣赏山水的美,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人的心情舒畅和沉郁痛苦,对自然景物的情感也迥然有异。在审美过程中,学生是审美的主体,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和想象。从而得到审美体验,使得作品的意蕴融于胸中。寓抽象于形象中,寓理性于感情中,唤起想象,学生才能拥有广阔的天地,才能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建造意象,教师必须饱含着感情,把文中的精华艺术展现出来,让学生自觉的汲取精神养料,受到美的感染。如鲁迅的《故乡》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些成为人们生活中座右铭的语言,原因在于它寓抽象于形象中,寓理性于感情中。所以,教师应重视情感的引导,善于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创设一种与被感知对象相似的熟识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从而过渡到对认知对象的审美体验上。

如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文字很优美、浅近、动人。作者仅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在教学中,教师不妨让学生们像老舍说的那样“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会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呢”?即使是没有见过雪的南方人,这时眼前也仿佛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大地,手中仿佛触摸到了那冰凉的雪花,让学生随着文章提供的意象展开联想,具体地感知情境。这样的情感诱导,易于将学生带入文体创设的意境之中,较自然地获得审美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审美感情。

三、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美 (一)感受作品中的自然美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文章的自然美主要表现在对自然风光的描述上,它不同于工艺美,也不同于音乐美,而是各种美的综合。并且不同季节,不同地点,展示出不同的风姿。对于这样的篇章和段落要反复诵读,让学生感知体会自然美的形象。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教学时可以首先让学生纵观全篇,总体把握作者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绘图的“特写”,从直观上欣赏到绚丽多彩的春天,从感情上领略到春天生机勃勃,催人向上的活力。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把春风写活了,且透过这一个字,仿佛看到了绿草如席的江南美景,抒发了赞美之情。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那些优美片段背诵下来,加深对自然美的理解。这样可以使他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性情,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

(二)体会作品中的社会美

社会美又称社会生活美(现实美),它包含两种基本方式:扬美和抑丑,即对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歌颂、扶持和对假、丑、恶的揭露和抨击。语文教学中,社会美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对于那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鉴别和评价文学作品的典型形象,正确把握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形象的美学意义。例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分析这样的人物艺术形象时,如果只停留在笑声之余对他遭遇的惋惜与同情,那就太肤浅了,没有充分发挥这篇小说所应有的悲剧的审美作用。所以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探讨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真正原因,这样使学生不但在感性上,而且在理性上认识到封建教育的毒害,并进而痛恨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教会学生什么是真善美和假丑恶。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课文具体内容出发,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美的事件和美的素材来陶冶学生情感。例如《岳阳楼记》中所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可以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我与地坛》中所体现出来的母子情深,可以培养学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社会亲情美。

(三)欣赏作品中的艺术美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在品评、借鉴中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作文就是这一能力的最好表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需要,择词选句,借景抒情,真实、生动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创造新的图景、新的形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都会感觉到学生的生活积累少,而且平时不善于观察和思考,对生活没有审视的能力,思考的角度不够深广,不能发掘出生活中的真善美来,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显得肤浅而又程式化,感觉是千篇1律,没有创意。因此,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掘美的事物、美的对象,从而受到直观熏陶感染。教师同时强调,观察决不能单纯停留在形式上,它还应是一种能力,还须融进作者自我内心体验,是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它带着鲜明的审美特征。

在具体的写作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引导学生获取具有审美的生活素材,为语文美的创造作准备。

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发现生活,丰富心灵,就是从当下的生活中去认识世界,认识青春和生命,去获取生存的智慧。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流,泉涌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从平凡生活中发掘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素材。

2、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

为引发学生创造美的动机,教师命题和审题必须十分切合学生的生活感受,把学生写作文的被动心态转变为渴望自我表现的创造性冲动。另外,在主题、结构方面不要有硬性规定,而要给予学生创造的自由天地。

美育工作报告篇四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指出,教育力求调整培养的目标,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强调了“美术、人文、科技“于一体的创新教育理论。美育是学校教育中综合了很多学科知识的一门学科,虽然它没有现成的教材或课堂,但它的教育作用以及对学生的全方面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实质上,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提高学生的美育教育质量是不容忽视的一件大事。本学期,我校的美育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绩,现总结如下,以勉今后工作。一:思想重视,计划明确。

思想是指导工作的根本源头。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的美育工作,开学初就安排各室策划好本学期的美育工作,制定好计划。因为美育教育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面比较大,是一项不好做的工作。所以要有计划地开展下去。这为本学期的美育工作能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有机结合,把美育工作渗入各科、各项教学工作。

为了确实能提高学生的美育,利用美育工作多面性的特点。我们把美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各科的教学工作中去。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完成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听录音、看投影、录像等多位一体的教学手段中学习就能提高美的意识,树立美的思想。三:开展多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提供表现美的舞台。

要让学生把自己对美的理解表现出来,就要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为此,我校在本学期中组织了一系列的比赛活动。如:组织“运动会”、“制作手抄报”、“祖国好家乡美”及由黄枭和黄敏两位老师成立的校园合唱团,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美育方面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

美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学生对社会、生活、人、事、物、的正确理解,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同时,美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不懈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把美育工作做得更好。

重新中学

美育工作报告篇五

至2024年,以校园文体艺术季作为统揽,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美育实践活动,构建校园美育的整体形象。

实现“空间美育”品牌的校园景观整体设计,构建山水、榴园的校园空间特色,实现师生校院的文化认同,为财大学子提供在山水浸润中成长的校园环境。山、水不仅是地理概念,也是中国文化、精神意向,是对^v^^v^的生态观和人文观的空间落实与回应。

打造“丝路帆影”品牌的艺术歌舞剧汇演活动,表现财大传承粤商文脉、重现粤商辉煌的主题。

打造“视觉湾区”品牌的书画文化类活动,力争每年举办1场摄影、书法、绘画其中一个种类的创作活动及后续展览。

打造“湾区设计”品牌的设计实践类活动,每年上半年策划1次以公共艺术、视觉传达、文创产品为形式的设计联展,结合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作业展演,自然形成校园的艺术氛围。

打造“数智湾区”品牌的形象展示类活动,2022年在1个美术和设计综合馆中展示声光电数字媒体和智能生活场景。

相关推荐

省委扶贫工作总结报告(模板7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省委扶贫

2023年演讲稿一百字到(优秀9篇)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最新炊事班长思想汇报简单 部队炊事班班长个人年终总结(优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

最新资产预算工作总结报告(通用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

2023年 挂靠协议合同(实用9篇)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合同来调和民事关系,签订合同能够较为有效的约束违约行为。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合同书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合同优秀

水电分包工程合同(优秀5篇)

生活当中,合同是出现频率很高的,那么还是应该要准备好一份劳动合同。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合同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合同模板,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水电分包

转委托合同(实用8篇)

生活当中,合同是出现频率很高的,那么还是应该要准备好一份劳动合同。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合同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合同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

最新大学使用违规电器思想汇报(优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2023年入团思想汇报(精选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班会课交通安全心得体会 交通安全心得体会(优秀7篇)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