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高中生评语 > 高三地理课件范文(15篇)

高三地理课件范文(15篇)

作者: 纸韵

通过参考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类文体的写作要求和特点,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认真研读以下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激情和创作能力。

地理课件

1.使学生了解我国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资源,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进一步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充分认识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了解我国主要渔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的开发利用和分布状况。

4.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且强调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节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联系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自然基础,即我国有四个近海,并且南北跨了三个温度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然后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最后还提醒学生我国海洋资源还远没有开发出来,使学生意识到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教材在选学材料中介绍了我国之所以在近海发展渔场的原因,应当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紧接着教材又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发展的海水养殖业。如果说,海洋捕捞是人类纯粹地利用自然条件的话,那么海水养殖是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间接利用,因为这其中加入了人类在技术、设备、人力和时间等的投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方式,教材专门给了几幅图片,扫清了理解的障碍。

第三部分海洋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其中着重介绍的是海盐生产及盐场的分布。教材介绍了海盐生产的过去和现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利用海洋资源的历史非常久远,随着科技的进步,海盐开发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第四部分提醒学生要注意借鉴人类开发陆地资源的教训,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海洋,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环境观。其中的“想一想”活动为学生设置了两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推测将来的结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1.在讲渔场的时候,要结合初一学过的世界几大渔场形成的条件,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舟山渔场的位置。然后结合鱼汛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舟山渔场成为全国最大渔场的原因。

2.在讲最后一个框题时,要注意结合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和海洋污染的事例,强调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要相统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反映海洋污染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海洋污染的污染源,加深学生认识对海洋资源保护的必要性。还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陆地上的各种资源,我们知道,我国的国土辽阔,海陆兼备,今天再来看看我国海洋里的资源有哪些。

[活动]读教材中“丰富的海洋资源”自然段,课文中的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海洋里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洋资源和海洋能源。

[补充]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水产品。所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活动]读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找一找我国主要的渔场。并且结合选学内容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饵料、暖流和寒流交汇)。

[补充]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转承过渡]除了捕捞外,我国还利用沿海的滩涂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业。

[学生读图]解释海产养殖的方法。

[转折]除了海洋的生物资源之外,还有什么资源?

[学生回答]海盐资源、石油资源。

[学生回答]北方海域产盐多。这与气候有关(降水少,雨季短)。

[提问]我国最大的盐场在哪里?(长芦)。

[转折]大家看我国近海的石油沉积盆地,我国海底石油资源相当丰富,我国已经在渤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开采了石油。

[学生讨论回答]第一种方式只顾眼前利益,长期下去,鱼的产量会越来越少。第二种方式可以保证人类的持续利用。

[学生讨论回答]捕养结合,控制近海捕捞的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补充]加强立法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宣传,增强全民的海洋意识。

地理高三复习课件

一、总体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本届高三共有学生12个文科班,各班起点不同,基础不同,教学难度较大。

2、教师情况:本届高三共有地理教师只有5人。

3、任务情况分析:

本学期面临高考,时间很紧,任务很重,要对必修地理一、必修地理二、必修地理三、选修地理、区域地理和补充的新课程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二、三轮复习。为了高质量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力争高考中地理考出较好成绩,要求本备课组全体成员同心协力,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集体备课,所以制定本计划请各位老师参照执行。

二、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课本,切实抓牢基础;注重讲练结合,突出能力培养;精细培优扶弱,实现整体推进。

三、采取措施:

(1)加强教学三研究,即研究高考、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把准高考方向和要求。

(2)遵循备考规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中心组、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集群智,增群力;落实高考要求,做到“精细备考,精心设计”,“注重基础,深钻教材”,“讲练结合,提高能力”。

(3)关注新课程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考试命题的特点。对新考试说明要高度关注,把握考纲的。变化和要求。如《地理新课程标准》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提出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同时针对广东地方特色,注意教材内容与我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的联系。

(4)充分有效利用好各地地理信息卷。

四、复习总体安排。

20__年5月20日至20__年高考为第四轮复习时间。这一轮主要是针对各类信息及信息卷灵活查漏补缺,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五、活动要求:

1、备课组各成员要按时参加科组、备课组各项活动。备课组活动的内容主要有集体备课,统一命题和阅卷,成绩统计和试卷分析,相互间的听课和评课活动。

2、备课组各成员在集体备课方面应当做到五个统一”,即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重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习题设计统一。每次备课活动要填写好备课记录。

3、集体备课采取中心备课人制度:即每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中心备课人主备,其余成员补充形成二次备课后再到班授课,围绕并落实“五个统一”。电子文档要有备份。

4、中心备课人人必须注意的事项有:

首先要详细的填写我们的集体备课模板,明确新课的教学目的、教学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习题等主要内容的设计。

其次要提出备课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供讨论或总结备课过程中所收获的新的体会。要重视对学情的分析,解决培优扶差的问题。

地理课件

[导入]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的矿产资源。

[板书]第四节矿产资源。

[活动]读教材中四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教师小结]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都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其中,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提问]这样的分布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源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是不同地区需要进行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对运输的负担。

[转折]结合“做一做”第一题,我们一起找一找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石油基地。

[补充]矿产资源按照用途可以分为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能源矿产。我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量比较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能源已经渐渐不能满足需要了。

[提问]如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源。

[承转过渡]再来关注一下我们国家金属矿产的情况。

[板书]三、金属矿产。

[学生讨论回答]略。

[活动]请学生结合“做一做”中的练习,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找找我国主要的铁矿。

[转折]有色金属矿产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读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结合你们在课下查找的资料,说一说有色金属矿产都有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略。

[活动]分组找一找主要的铜矿、锡矿、钨矿、锑矿、稀土矿等等,并且以竞赛的形式做连线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强调]有色金属为我国的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我们决不能忽视。

[转折]像其他资源一样,我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板书]四、问题和对策。

[活动]读教材中的“问题和对策”这一框题的内容,讨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主要问题包括:乱采滥挖、严重浪费、破坏环境。

[提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高三地理三轮复习课件:《大洲地形气候水系》

高三地理三轮复习课件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高三地理三轮复习课件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根据考试大纲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要求与目标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目标设计思路参考考试大纲要求,结合最近5年各地高考题中有关地形、气候、河流的题目,课堂学习重点落在能力的培养上,基本知识如主要的地形、气候、河流分布经纬度的识记,以轮廓图为载体,通过读图填图,同位互查,课堂检查落实。

学会描述某大洲(区域)的地形特征

学会分析区域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明确三者的关系

学会分析并描述某河流水文特征

本节课为认识大洲(第二课时)大洲的地形、气候与河流及其关系,重点应落在关系上,结合高中知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区域地理进行智能整合,学习时采用案例+高考题的方式,案例以亚洲为例,其他大洲的地形气候与河流,则在采用讲义补充的方式,与学生的思考进行印证,并以规范的语言,牢固掌握。

对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究则重点从地形对气候、地形对河流、气候对和河流三个方面展开。

对于进入高三的学生,很多内容都已经学习过,但如何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题,做到规范答题不丢分,还需要加强,所以在本讲中运用亚洲案例帮助学生牢固建立地形、气候和河流的关系,并选取历年典型高考题目进行规范训练。

导入新课

这是今年天津卷的高考题。我们一起来看高考都考了哪些?所以今天这节课《大洲的`地形、气候与河流及其关系》我们要重点突破以下内容。

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展示课前基础知识落实情况]

学生展示一亚洲的位置、范围。

学生展示二亚洲的地形分布及特点。

学生展示三亚洲的气候分布及特点。

学生展示四亚洲的河流分布及特点。

二、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及其关系

规律总结

思考如何描述区域的位置?

引导学生掌握规律] 根据亚洲位置描述,总结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

指导学生规范答题] 做高考题阅读甲国地图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思考如何描述大洲(区域)地形特征?

引导学生掌握规律] 根据亚洲地形特征描述,总结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

指导学生规范答题] 做高考题(四川高考)据图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4分)

探究提升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我国夏季最低温出现在哪里?为什么?

2.为什么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

3.青藏高原隆起对中亚、西亚的

初三地理课件

1、了解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2、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生动人地关系的教育.

3、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教学重点、难点】: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1、把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5——6人为宜。

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多媒体显示:失意的饺子馆

“好吃不如饺子”东北饺子店,在老家河北秦皇岛开第一家店时生意就非常火爆,1998年落户南昌时,经营场面和秦皇岛一样火爆,一时间,南昌市兴起了一股“饺子热”。但是,没过多久好景不复存在,生意开始渐渐冷淡下来,渐渐发展到门可罗雀,饺子店不是转换经营就是大门紧闭,老板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好吃不如饺子”店失意洪城,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板?(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多媒体显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多媒体显示:

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在经济发展、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蕴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学习南方与北方的人文差异。(板书课题: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二、合作学习,掌握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多媒体显示六幅具有南方与北方特点的图片。

请同学们观察思考:你能够区分上面的景观最常出现在哪个地区吗?

欣赏后,请同学们讨论回答。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页图5.12和图5.13,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然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表:

多媒体显示:

南北方地区乡村人文景观的差异

主要形成原因

土地利用类型

农耕制度主要家作物

作物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传统运动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完成表格,教师纠正、引导,达成共识。

3、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造成南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下表。

多媒体显示:

南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差异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完成表格,教师纠正、引导,达成共识

4、我国历时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录像,更深层次地去了解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多媒体播放介绍南北方民居的录像。

三、进行游戏,精括知识。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回忆今天所学内容。

2、进行填字游戏。

多媒体显示:

耕地类型:南()北()

粮食作物:南()北()

糖料作物:南()北()

气候灾害:南()北()

交通运输:南()北()

饮食习惯:南()北()

工业结构:南()北()

民居建筑:南()北()、南()()

武术专长:南()北()

方言种类:南()北()

你还能说出哪些?南()北()……

全班同学合作完成。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高一地理课件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重点】。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难点】。

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法】。

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用小华和小明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幻想创境导入,让大家思考世界上有这样的地方吗?为什么?如果怎样他俩的愿望就有可能成为现实了?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引入地球自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导入2:朝辉夕照,日月轮回。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引入地球自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导入3:用不同地方、时间差异的生活图片创景导入,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讨论现象成因,引入地球自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北京、开罗、纽约的时间为什么不同呢?

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归纳提升)。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转动地球仪,观察讨论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下列问题: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演示、点拨提升,帮助学生认识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并强化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绘图工作。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小组长组织大家,继续刚才的实验,用灯泡、手电筒或蜡烛等光源照射地球仪,并按照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讨论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的产生,探究这些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画图、点拨提升,帮助学生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昼夜更替现象的产生、体验和分析:

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圈)的关系:

晨线、昏线的判断(自转法):

各地时间差异现象的产生、体验和分析:

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和日界线问题的解决如下。

老师在介绍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和日界线的相关知识时,应着重让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时间是东早西晚;地球上同一经度的地方时间相同,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是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日界线理论上是180°经线,实际上与其不完全重合,是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结束,0点经线是另一条日界线,是自然存在的日界线;至于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和日期的具体计算问题,因为学生的知识基础还比较少一些、理论理解的难度也很大,建议初中阶段不必涉及,可以到高中阶段再去系统学习。

承转:用日影变化的生活图片创景导入,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讨论现象成因,引入地球公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用地球仪以及灯泡、手电筒或蜡烛等光源,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观察讨论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用手电筒作为光源,模拟太阳光的照射,观察光亮点(直射点)与地球仪上三条标志性纬线(赤道、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下列问题: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3.下面两种情况中,太阳分别直射地球的什么地方?

4.观察家乡所在的'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台,通常朝哪个方向?为什么?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画图、点拨提升,并联系生活中的地理,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移动、正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移动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低的变化:

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归纳比较,实战演练。

课后作业。

上网查询不同温度带的自然景观差异以及家乡自然景观的季节变化知识,下节课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到讲台展示,小组之间互相点评和补充,获得对地球运动知识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现象和运动周期,引入了“天”和“年”两个常用的计时单位。

首先,学生的特点是对本节课有所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知道一些地理现象,但是认识的不够深入,因此我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分析蕴含在生活现象背后的地理知识,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七年级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偏弱,但是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很高,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因此我在讲课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参与的空间,更多展现学生的风采个性。

秉承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尊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使地理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通过演示、视频、建立模型等解释原理,在学生掌握地理规律的同时,通过事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熟练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构建了以下教法和学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小学已学过的知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以直观的演示和观察、广泛的交流与思考,使学生将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演示、读图观察、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发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演示、画图,实现图文转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能力。

七下地理课件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地理特征,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3、运用课本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了解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的影响。

联系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简述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1、了解埃及历史遗迹和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2、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罗河及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一、导入语:

通过埃及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图片播放,让同学们感受埃及,并用关键词谈谈对埃及的印象,以此导入新课。

二、探秘自然,走近埃及。

学习形式:小组合作。

读课本76页图8-13,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有关埃及自然地理特征信息?请小组长把你们组找到的相关信息用序号标出写在白板上,写对一点且内容不重复得一分。4分钟后,小组交换白板,看哪组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组的组员上台展示。小组展示完毕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每个小组加分。

三、探寻人文,走进埃及。

学习形式:情景教学,角色扮演。

先出示阿拉伯语、阿拉伯人及开罗附近建筑物等图片,让同学们说说埃及的基本人文情况。接下来,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进行了如下的情景设置:假设同学们要前往埃及参观考察,为期四天,主要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部分名胜古迹。四天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乘船游览亚历山大港—开罗—卢克索—阿斯旺水坝。

第二天:游览尼罗河流域,考察周边的农业发展。

第三天:参观国际航道—苏伊士运河。

第四天:考察埃及的矿产资源及工业、经济发展。

这四天的行程,让几位同学扮演的导游带领同学们参观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的名胜古迹,以了解埃及的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进一步走进埃及。

四、探疑解惑,揭秘埃及。

学习形式:小组合作探究。

在前面了解了埃及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提高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两题探究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读图探究:尼罗河对埃及的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有什么影响?

2、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国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的?

五、课堂反馈。

学习形式:小组竞赛限时抢答。

通过小组竞赛抢答加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检测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六、课堂小结:

学习形式:组内交流、组员评价、老师整体评价。

每位小组长组织组员在组内交流,并把组员的发言,在白板上归纳,以梳理这节课的知识脉络,同时对组员进行评价。

七、布置作业:配套的知识能力训练。

必做作业:选择题。

选做作业:选做题。

地理高三复习课件【】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地理。

2)教材使用情况:湘教版必修1——3。

3、任课班级:高三(4)。

4、本学期周课时:3或5。

5、计划教学时数:90(包括假日活动)。

6、已完成教学情况:无。

二、教学计划。

根据新课标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并按市教研室和学校的要求,本学期进行第一轮复习,为了更好的指导好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特制定复习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复习内容:必修1——必修3,地球和地图。

(二)复习时间:从20__年9月1日至20__年1月,共21周。

(三)复习安排:

第1周必修一1.1——1.2。

第2——4周1.3。

第5周1.4,2.1——2.2。

第6-7周2.3。

第8周2.4,3.1——3.2。

第9周3.3。

第10周4.1——4.2。

第11周4.3——4.4。

第12周必修二1.1——1.3。

第13周1.4,2.1——2.2。

第14周2.3,3.1——3.2。

第15周3.2——3.4。

第16周4.1——4.4。

第17周1.1——1.4。

第18周2.1——2.3。

第19周2.4——2.6。

第20周3.1——3.4。

第21周复习考试。

高三地理河流课件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

内容标准: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聚落,并通过对比城乡不同聚落的资料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异。

(2)通过不同自然条件下的聚落形成与发展的相关资料,归纳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通过比较不同民居建筑外貌的差异,分析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3)以当地特色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为例,展开讨论,提高保护聚落的认识。

评价设计:

1.通过组内交流教学活动一的问题1、2、3。(组内评价目标1)。

2.全班交流并通过一名中等学生板演教学活动二的图表(教师评价目标2),组内交流“能力提升”答案(组内评价目标2);每小组选一名代表交流“民居与环境的关系”表格要求(师生共同评价教学目标2)。

3.各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对传统民居发展与保护的态度(师生共同评价教学目标3)。

教学活动:

情景导入:用ppt播放有背景音乐——《文登是我家》的城市与乡村的视频、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城市与乡村的变化以及城乡的差异。

学生交流:家乡美,美在哪里?城市与乡村的美各体现在哪里?

教学活动一:区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结合导学案中的资料、课本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体验自主完成这部分知识,每位同学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看看别的小组能不能帮忙解决。

地理七下课件

1.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2.知道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原因。

3.了解日本的文化。

1、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3)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3.5°n—45°n之间,属于北温带。

2、领土构成。

日本地形。

(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的沿海地带。东京湾附近的关东平原是面积最大的平原。

(2)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的最高峰。

(3)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震频繁的国家。

日本是个“地震国”,历史上较大的地震有2000多次,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一天平均4~5次。地震对日本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读右图,说明日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和地震?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和地震。

日本的地震。

时间: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

地点: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

震级:里氏9.0级震源深度:10公里。

伤亡:已造成7197人遇难逾万人失踪。

核电站事故: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个机组当中,1号至4号均发生氢气爆炸。5、6号机组正在进行定期维修。

火山喷发:新燃岳火山13日下午喷发。

1、日本发展经济的条件。

2、日本工业的分布。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3、海外投资。

主要投资对象: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

1、民族——大和民族(和服、和屋)语言——日语。

2、文化——东西方兼容,传统与现代并存。

七下地理课件

1.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2.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澳大利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的道理,加强对学生的人地观教育。

教学重点。

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2.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多特有古生物的原因分析。

2.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自制幻灯片、录像片段等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世界第一“羊”业大国。

2.发达的农牧业生产。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丰富的矿产资源。

2.迅速发展的服务业。

3.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录像:袋鼠。

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动物?是哪个国家特有的吗?

生: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袋鼠。

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澳大利亚.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生:(略)。

师: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是一个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澳大利亚大陆分布着丰富的古老生物物种。(播放“澳大利亚动物园”视频资料)其中有: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驼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等等。看到它们,仿佛进入到遥远的地球演化年代。

师: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两种特有的动物,

你知道它们是哪两种吗?(出示澳大利亚国徽)。

生:袋鼠和鸸鹋。

师: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风景。袋鼠拖着美丽的长长尾巴,怀藏可爱的“小袋鼠”,跳跃着前进在澳大利亚广袤的牧场上,洁净的城市里。

鸸鹋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它比鸵鸟更高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之一不过翅膀和尾巴已退化,不会飞翔,但善于飞跑,由“飞毛腿”之称,并能连续长跑,因此赢得了“长跑运动员”的称号。

师:其实,澳大利亚还有许多世界上特有的植物,例如桉树等。因此,有人把澳大利亚称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下面请同学们来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澳大利亚长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对生物的进化会有什么影响?

(2)南极大陆为什么特有生物少呢?

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师: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1: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就同其他大陆分离,长期独自占领着南半球的一块大陆,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的演化很缓慢,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种类;2:南极大陆由于自然条件太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没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有关澳大利亚动植物资源种类的阅读资料,同学们可以从中体会一下澳大利亚这个“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含义。(可以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谈自己的具体体会和感受。

师:(过渡语)澳大利亚尽管古老的动植物多,但如果从数量的多少来说的话,澳大利亚在世界上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国家居然有将近2亿头羊,是世界上拥有羊最多的国家。所以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与澳大利亚有关的农牧产品吗?

生:回答、举例等。

师:对,有利用澳大利亚羊毛生产的各种毛纺织品,人们之所以喜欢“澳毛”,是因为澳大利亚羊毛质地优良。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可谓是大发“羊”财。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

师:其实,澳大利亚不仅羊养得好,其他的农牧业部门也十分发达。下面,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人是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的。

师:请同学们看图8.37“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并从图中找出澳大利亚的四大农牧业区:“粗放牧羊区”“粗放牧牛区”“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生:回答。

生:因为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质量比较好,含铁量很高。

师:澳大利亚除蕴藏有丰富的铁矿外,还有煤、石油等等,尤其是矿石产量高,矿产品出口创汇额占总出口额的很大部分。(请一个同学阅读教材p78页的阅读材料“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所以,人们就称澳大利亚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生:(略)。

师:英国移民首先到达澳大利亚,建设城市,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请同学们思考:假如是你先发现澳大利亚,你准备住在哪?或是把城市建在哪里?(结合澳大利亚气候图。)。

生:学生畅所欲言。

师: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人口稠密,这一带有较好的港口,对外联系便利,大城市相继出现,如首都堪培拉,全国第一大城市悉尼和第二大城市墨尔本都位于这里。因此,澳大利亚的大城市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城市。

生:读图,查找城市。

师:(小结)。

南太平洋上有个国家,它的环境很美,那里的人“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上”,被特有动物簇拥着,正扬着悉尼的白帆驶向世界。这就是咱们今天讲的澳大利亚。

地理俄罗斯课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

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2.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集分布特征;

3.了解俄罗斯经济、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点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大量图表的展示,培养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更多地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建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重点]俄罗斯气候及其成因;自然资源与重工业发展;俄罗斯的交通情况。

[难点]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工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教具准备]。

挂图:《俄罗斯的位置、疆域、城市和交通》。

投影片:《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区分布图》《俄罗斯气候图》《俄罗斯。

农业分布图》《俄罗斯填充图》。

景观图片:《红场和克里姆林宫》。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比较分析法。

[学习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2、运用归纳法,认识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

3、运用综合分析法,认识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

4、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一篇课文叫《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你们知道伏尔加河是在哪个国家吗?(同学回答:俄罗斯)俄罗斯的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

既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也会多种多样。

[讲授新课]再次设疑:你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一、辽阔的国土,多样的环境:

[知识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俄罗斯国土的分布及相关数字”引。

师生共同总结:俄罗斯东西1万多千米,南北4000多千米,幅员辽阔,地跨欧亚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俄罗斯的地形”完成课本p42活动“俄罗斯的位置、邻国及地形”。让同学们围绕临国旅游应该怎么走呢?让他们先在地图上标出临边的国家,以及找出各种地形。

[提问]。

(1)俄罗斯临哪几个大洋?

回答:临三大洋。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面临黑海与地中海、大西洋相通。

(2)找出周围的12个临国。

(3)俄罗斯有哪些地形?说出地形名称并填表。回答:

[承转]我们了解了俄罗斯的地形,在想想为什么俄罗斯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了全国人口的3/4?引导学生读图“俄罗斯的地形”理解俄罗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充分地理解人口的分布于地形的关系。

[活动]我们如果去俄罗斯旅游的话,那我们该准备些什么呢?让同学们回答我们如何组织好这次旅游。在引导学生观察“俄罗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完成课本活动2“俄罗斯的气候”。

[提问]。

(1)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几个带?

回答:北温带,一部分在北寒带。

(2)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

(3)气温和降水从西到东的变化趋势?(引导学生在图上分析,学会读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们常用“地大物博”来说明一个国家面积广大、资源丰富,中国历来以地大物博著称于世,但事实上俄罗斯的国土面积远远超过中国,其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大物博的国家。

[讲授新课]:

[板书]一、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活动]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找出。

俄罗斯的主要铁矿、煤矿、油田(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及主要工业区。

(1)分析俄罗斯的矿产自然资源与工业区的关系?

(学生分析——小组讨论、汇报——老师总结)。

(2)你从哪些方面说明俄罗斯的工业发达?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表格“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地位”)。

(3)俄罗斯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

(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和课本p40的活动题”了解俄罗斯的重工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为什么出现“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对话”?)。

[知识总结]:

俄罗斯有丰富的铁矿、煤和石油等资源,为其发展重工业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再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之成为世界强国。但是俄罗斯的工业也存在问题,如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比较薄弱,并且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相比之下,亚洲部分比较薄弱,导致轻、重工业分布不平衡。俄罗斯工业具备这样的特点,与其资源条件具有密切关系。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源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有利于重工业的发展。

[承转]:

“要想富,先修路”工厂要将生产所需的原料运进来,把工业产品运出去,就需要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

[板书]。

二、发达的交通。

(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管道)在书本上画出。

(2)分析俄罗斯的铁路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对应书本上的图分析铁路分布的特点,然后师生总结:俄罗斯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形成网络,铁路网明显稠密。相对来说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单一,有非常重要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欧亚大陆桥。

(4)什么俄罗斯的管道运输发达?结合课本p48活动题1对照“俄罗斯铁路分布图”

(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老师总结)。

[承转]:

俄罗斯亚洲、欧洲部分在自然和经济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处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其中,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等重要城市就位于欧洲部分。

3运用多媒体课件“俄罗斯重要城市的文化图片”展示图片,分组讨论俄。

罗斯的城市、港口及文化、艺术。

[师生总结]:

俄罗斯地大物博,工业和交通发达,但东西存在很大的差异及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七下地理课件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惠安广海中学全体师生对各位今天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弹指一挥间,您的孩子已在我校度过了三个多月的学生生活,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紧紧围绕惠安广海中学的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开展工作,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向您通报一下:

家长朋友们,我们惠安广海中学是“一所校本特色的现代化学校,是一个安全、整洁、秩序、美观的学习化校园”。学校秉承“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赏识和深厚的关爱,让每个学生在这里获得扎实的知识与生动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开放、平等、和谐、温馨的氛围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学会创新。把他们培养成“生命成熟、智慧发展的21世纪终生自主学习者和创造者”,让“他们在多元、变化、竞争与合作的未来世界里----健康、文明、幸福!”

家长朋友们,初中阶段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现就初一年级新学期的主要工作,我讲几点意见,请家长朋友支持。

一、规范日常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初一年级首先是抓好学生的立规入轨教育。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开学以来,我们狠抓了学生早操、早餐、午餐、午睡及集队等车等方面的工作,目的是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风。狠抓了学生的上课常规,目的是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学生的一日常规得到了强化,学生的精神貌有了更大的起色。今后,我们还将重点抓好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遵章守纪的习惯。

二、顺利过度,不落一人。

每一个初一学生都面临从小学向初中过度的难题。小学的课程门类少,难。

度小;进入中学后,课程门类增至十门,难度加大,速度加快。对此,我们将千方百计帮助孩子们度过难关,我们的口号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

我校的班风是:遵守纪律,礼貌热情,团结互助,勇于进取。

我校的学风是:勤奋、严谨、谦虚、创新。

每一个广海学子,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刻苦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形成家校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必须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学校将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发放反馈单及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当然,我们更希望家长以主人翁的态度与学校密切联系。

五、提几点建议和希望。

1、“疼爱”但不“溺爱”。独生子女教育是个难题,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正因为我们深爱他们,所以精心培养他们良好的修养,博大的胸襟,高远的志向,高雅的志趣,渊博的学识,才显得特别重要。溺爱会害了孩子。

2、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建议家长朋友注意培养自己孩子的下面几种习惯。

地理埃及课件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从埃及文物古迹历史文化方面说明旅游业为什么十分发达。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4、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举行30分钟的演讲会:

演讲主题“埃及-文明古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埃及的古文化,了解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3-14“埃及地形”,观察埃及领土范围、主要地形以及气候特点。

2.学生在黑板上的地图中指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

3.从p75图3-21能总结埃及的工农业分布特点。

4.课前安排学生收集埃及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埃及的古文化。

埃及教学课件、挂图、多媒体课件图片。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人们认为“人死如生”,就是说,人死了他的灵魂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与生前一样,也需要吃喝享受,只不过换了个地方而已。所以,古代的帝王往往从登基开始,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而且还要放入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实际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

中国皇帝往往把陵墓建在地下,埃及的国王喜欢把陵墓建在地上!埃及的“金字塔”实际就是法老的陵墓!

为什么叫“金字塔”?(先问学生,教师后说明)。

因为它的外形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从四面看,它们底部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所以在我国一般称其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讲授研讨新课)。

埃及的地理位置学习:

教师展示“非洲(埃及)挂图”,学生看图或看课文p72“图3-14”,观察埃及地图并思考: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请找出“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西奈半岛以及邻国。

(2)苏伊士运河是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3)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

(4)埃及的地理位置特点是什么?

读图思考,学生回答时到黑板前指挂图,面向全体学生说明上述问题。

最后教师纠正错误并小结: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两大洲,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也是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海上必经之地。

埃及也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有关人口、民族、宗教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己看书答出。

“苏伊士运河”(课件图片展示):

教师展示收集的运河图片,然后指导学生读课文p72阅读材料“苏伊士运河”,了解运河开凿的历史等有关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

(1)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它沟通了哪两个海?

(2)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

(3)在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

(4)这两条航线相比较,走苏伊士运河可缩短多少航程?

最后教师再问是否查到运河其他资料,根据当时课堂情况,让学生或老师适当补充,如“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所”的资料。

(小结):埃及于1956年将运河所有权收归国有,目前,运河可通过28万吨满载的船只,为了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不断对运河加深和拓宽改造,当然,过往船只需要缴纳一定数目的“过河费”,运河收入从而成为目前埃及的经济支柱之一。

(课件展示)埃及的地形地貌、沙漠景观、

(问):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沙漠的名称是什么?这里是什么气候?

学生看课文回答。

(教师承转)茫茫沙漠,干旱少雨,可想而知,人们对水有多么渴望!请看:

(展示课件图片)“尼罗河风光”“尼罗河流域图”提问:

(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

(2)尼罗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强调长河与大河概念的区别),起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由于进入埃及后流经沙漠地区,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转承):尼罗河在广阔的沙漠地带浩浩荡荡穿行,形成了一条1-25千米的绿色走廊,古代和现代埃及的文明与生产都与尼罗河有关。

(学生演讲):尼罗河的'泛滥。

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整理有关“古代尼罗河泛滥”的资料,用5分钟时间进行演讲。

演讲要点:泛滥的时间,定期泛滥的原因,尼罗河泛滥带来的结果等几方面。

(教师小结):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因为泛滥的河水退去时能留下大量淤泥,被淹的土地变得特别肥沃,让古代埃及人发展了农业,同时,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所以,古埃及灿烂的文化,与尼罗河有密切的关系!

现在,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有哪些?

要求学生在书p73课文内容里找出答案。

(承转)埃及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充分利用了尼罗河,而在近代,埃及人民还开凿了著名的苏伊士运河。

(学生演讲):苏伊士运河。

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整理有关“苏伊士运河”的资料,用5分钟时间进行演讲。

关于演讲:

为调动学生得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要求课前学生收集整理一些埃及的资料,作为埃及的课文补充。

组织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布置查找资料的任务,演讲者自己举手要求,教师随机挑选,上讲台演讲。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学生们不仅能挖掘丰富的信息资源,不但补充了课文,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这种积极性在“满堂灌”教学方式下被压抑,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走上台演讲,是最令孩子们兴奋的时刻,他们所表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种教师当“导演”,学生当“主演”的课堂教学方式,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从实践效果看,教师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几乎所有的学生爆发出“我要学”的愿望,他们认为这是展示个人能力的好机会,所以准备积极而充分,演讲的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由此可见,教师也应当是一个好导演。

埃及。

一、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1、位置。

2、苏伊士。

3、领土、人口、宗教。

4、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1.沙漠之国。

2.尼罗河概况,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长度。

七下地理课件

1、亚洲的地理位臵: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臵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1、地理位臵:海陆位臵(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臵(亚洲部)、纬度位臵(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

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地理位臵:纬度位臵(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臵: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臵: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七下地理复习提纲(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臵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臵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臵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臵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推荐

房屋转让协议书和购房合同的区别(模板18篇)

转让合同不仅适用于物权的转移,还可以适用于知识产权、股权等的转让。在转让合同范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条款的设计和安排,有助于理解合同的要求和义务。

大学生职业规划(模板13篇)

职业规划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发展个人的技能和能力,提高职场竞争力。以下是一些职业规划范文的精华摘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光阴如箭,高中的

厨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寻找改进的方法。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示例,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作为一个厨师,我越来越感到自己这一行的重要性。餐馆

机场安检心得体会和感想范文(17篇)

通过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促使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更好的规划和提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安全和保障

新闻部工作心得(汇总18篇)

工作心得是我们在工作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的指南和依据。在下面的篇章中,您将看到一些关于工作心得的真实故事和实际案例,它们将告诉我们在工作中应

援疆框架协议大全(12篇)

合同协议作为合作关系的法定依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必须遵守合同内容并履行合同义务。下面是一些合同协议范文的集合,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常见合同类型。

大学职业规划书范文(19篇)

职业规划需要考虑个人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市场的需求,以实现职业目标和个人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人士的职业规划经验分享。1、我的性格:大家都说我是一个

护士季度工作总结报告范文(13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份宝贵的经验总结,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最后,我们一起来阅读一篇关于月工作总结的实例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河道垃圾清理工作报告总结范文(19篇)

总结范文是对某一事件、经历或工作进行归纳和概括的文字材料。通过学习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回顾一下时光我在纵横清洗工程有限公司4年,在银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精选21篇)

总结是对过去经验的一个思考和总结,对我而言,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反思过程。心得体会范文10:通过这次志愿者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只有我们乐于助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