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课程 > 机器人课程的研究与探索范文(16篇)

机器人课程的研究与探索范文(16篇)

作者: FS文字使者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它们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优秀的作品。

电磁学课程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索论文

摘要:

本文针对高校现今环境下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需求和学习目标,探讨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将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与讨论式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然后增强教师教学的吸引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机械设计课程课堂质量和满足学生自我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对分课堂;机械设计;教学模式;交互式学习。

在高等工科教育教学中,机械设计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面向机械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出现了教育质量显著降低的问题,课堂缺课率高,低头族普遍;学生学习趋功利化,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不闻不问,不学不思;而在网络和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也面临着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以上种种问题,都使得现在的机械设计教学已很难实现现阶段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了解决本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促进课程的良好发展,实现教学的内涵式发展目标,探索并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内涵。

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教师仍以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学习两个分离的过程,面临着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参与度很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十分不足的困境,很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为了应对这一困境,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我们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尝试采用了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等一些新的授课方式,但都未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如讨论式教学,虽能通过课堂讨论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讨论的开放性特点极易造成学生的思路偏离教学内容的要求,影响学习的系统性[1-2];学生每学期开课门数多,每门课程分配时间有限,如果课下未能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预习则不能展开有效讨论,达不到预定的学习效果;讨论式教学需要教师深度参与,时时引导和监督学生,然后不适合大班教学。结合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势,取舍折中,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提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在先教后学的基础上,强调师生互动、生生有效交流沟通,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的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安排自主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称为pad课堂[1]。

概率统计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摘要:以信息化为特征的远程开放教育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既提出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几年来作者在《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一实践一评价一再实践,顺应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优势组合,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营造环境、优化面授、强化交流、催化能力”的教学模式的思路和体会。

随着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深入,一些多元化教学方式相继被提出,这些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都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不同专业和学科而言,教学模式应呈现出多样性。如何在网络教学媒体和资源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集各教学方式之长,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以优质的导学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开放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笔者自承担《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来,顺应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优势组合,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唤醒学生潜能为出发点,在连续几轮的教学中,采用设计一实践一评价一再实践的方式,对远程开放教育中统计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连续几轮教改的总体思路。

开放教育下,教师的角色从传统教育的“中心”转变为现代教育中的“主导”,这种转换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造,才能适应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笔者在承担《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教学工作,从刚开始接受这一工作起,就有意识地将这门课的教学作为课程模式改革的试验平台,在连续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持之以恒地探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法。图1是实施课程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示意图。

(二)具体教学过程的操作。

(三)自我评价的内容设计。

课程模式的改革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动态的实践过程中,为了从总体上对改革进程了解,笔者还运用了“自我评价”机制,在连续几轮的教学中,围绕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对本课程的认识;

2、对教师导学方式的评价;

3、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4、对教学环节及媒体的要求。

通过这一方式,来对教学改革自我评价,反馈并推动改革的逐步完善。

《国民经济核算》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既反映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活动,也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活动;既有分量和总量核算,也有存量和流量核算;这些内容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对学习者专业知识面要求较高。而且,该课程属于宏观经济核算范畴,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宏观经济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而从教学对象来看,会计学本科的学生微观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不少,但对宏观经济基本概念知之甚少,这些都使课程初学者或多或少感到这门课一般知识枯燥乏味,关键问题又深奥难懂,并且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关联不大,给本课程学习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笔者在对本课程和学生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将教学一体化方案、教学方法不断改进,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营造环境。

建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硬、软件环境,安排好各教学环节,是教学实践的第一步。

1、资源和环节。

《国民经济核算》是统设课程,中央电大已提供了主教材、辅助教材、ip课件等较丰富的教学媒体和网上课程资源。笔者一方面指导学生用好已有资源,另一方面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资源建设中去,先后录制了19讲的直播课堂。在网上资源安排上,除保持教学大纲、实施细则等常规栏目外,增设了一体化方案、往届试题、方法指导、知识拓展、试卷分析、在线自测等多个栏目,力求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满足每个学生的自学要求。

丰富的教学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这些媒体还必须在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中来实现,而合理的教学环节也只有通过实践来优化。

由于学习者个人情况不尽相同,在自主学习时间的安排和课程资源的使用上会存在着差异,因此提出教学设计,让学生根据教学设计去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课程初学者对教材内容和各媒体资源都比较陌生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

2、学习氛围。

学习《国民经济核算》这门课时,学生常常觉得内容抽象、原理枯燥、计算烦琐,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对按应试教育理念所设计,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面授教学进行剖析,让学生自觉摆脱对传统模式的依赖,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减轻畏难情绪,增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新”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门课所介绍的sna核算体系原本就是一个新兴的宏观核算体系,关键指标正式在《中国统计年鉴》公布不过几年时间。及时吸收本学科发展的新动态,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信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做法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每学期开学的导学课上,在介绍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同时,立刻引入一些最常见的宏观经济概念,如gdp(国民生产总值)、可支配收入等,比较我国和发达国家、安徽和其他省份具体数字差异,点明本课程就是侧重讲解这些宏观经济指标的内涵和计算方法。学生对这些在众多媒体中频频出现、而又解释不清的概念立刻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在随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不时地针对不同知识点所涉及的宏观经济指标,指导学生去点击诸如“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网站,站中对此指标的解释以及我国近年经济发展在这些指标上的真实数据,让他们感到所学知识与实际息息相关。

(二)优化面授。

开放教育条件下,网上学习逐渐成为主流学习方式,面授的地位极易被忽视,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易重新落入传统教学模式的套路。笔者认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不是简单地减少面授教学,而且面授也不一定是上大课一种形式。只有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去设计和优化面授过程,才会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并弥补网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电子教案是面授课的主要载体,设计好电子教案是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化学习的关键一环。笔者在设计教案时,在体系顺序上基本尊重教材的安排,这样有利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做些笔记,避免“课上丰富多彩,课后两手空空”的现象发生。其次教案的表现方式直观化,通过图形、箭头、色彩等多种形式突出课程重难点,每张教案力求文字简洁明了,内容直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能最大限度地对各知识点的精髓留下深刻印象。自学方法的传授,自学过程的引导也应贯彻于整个面授过程。笔者一方面抓住每次面授机会,精心准备,授课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讲重点、理逻辑、顺思路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在授课伊始就帮助学生理出课程主线: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以主线为链条,根据教学大纲,将课程内容分为经常帐户核算、积累核算、对外核算、其他核算四个板块,对每一板块,提出具体的自主学习要求,点明自学难点和常见问题,对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和媒体使用提出参考建议,让学生在学前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性。

(三)强化交流。

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无所作为,相反,教师作为辅导者,要积极利用各种环节和媒体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感到老师仿佛就在身边。

远程教育模式中媒体多、信息畅,师生不但能充分进行情感交流、信息交流,而且能深化交流。这为应用反馈原则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因此,笔者将求“实”与求“新”相结合,在培养兴趣的前提下,采用实际步骤,多种形式地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双管齐下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具体做法就是,在设计教学一体化方案时,将平时作业、网上交流、小组讨论、期中测验等环节的成绩均以一定的百分比纳入形成性考核成绩。通过平时交流观察、作业评分、网上答疑提问次数和质量评价等办法对每位学生专业基础、学习态度、自学能力随时评价,分别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些在实践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业是反应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直接手段,对学生平时作业除了按时批改记分外,给予个性化评语也是笔者一直坚持做的,虽然只是寥寥数语,让学生感受到的却是教师对他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进一步努力的建议。

网上答疑是最方便,最广泛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方式,这种教学形式的及时、高效和交互性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每学期中央电大对本课程都组织相应的网上教学活动,笔者及时在网上发布信息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平时在教学中遇到问题能及时与中央电大课程主持教师email联系,交流课程教学心得。此外,每月组织一次网上答疑,面向全省电大学习本课程的学生一对一指导,平时对学生的提问做到有问必答,及时回答,这些都大大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这种多方面、多手段、多媒体、多环节综合互补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快速入门、深入理解消化所学内容、降低自学难度,提高自学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四)催化能力。

我们的学生来自社会,通过电大教育,最终将服务和回报社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在教学中孜孜追求的最高目标。

《国民经济核算》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案例教学法”如何成功实施,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本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最大的体会就是“精、点、收”相结合。

所谓“精”就是精选案例,案例不应远离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兴趣,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内容。随着自主学习的深入,学生提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将学生提的问题作为案例来组织讨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一次有位同学在网上问“宏微观资产负债表有什么异同?”这个问题启发了我,学生对微观资产负债表大都比较熟悉,但对同样属于资产负债核算工具的宏观表了解甚微,尽管教材也讲得比较详细,但学生还是对关键知识点理解不深。后来在设计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将这个问题作为小组讨论题,事先布置,要求学生先自学宏微观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再利用网络查找相关比较资料,然后参加小组讨论。在讨论时,大家互相评论,都没讲到的教师最后补充并在讨论后总结成文挂在电大在线课程页面下,学生对此兴趣很大,最后这个知识点未经面授课讲述,不仅在小组讨论中迎刃而解,而且还带动其他章节的如固定资产消耗等概念的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点”是指在组织小组讨论时,适时地点拨,点出问题所在,把学生的思维往研究的关键问题上靠,避免学生走弯路。

“收”是对学生的讨论研究成果及时归纳总结评述。

由于统计案例的精选,适时的引导,加上学生已有的实践知识,在小组讨论时,气氛活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切实提高。

课程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在以上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全方位的教学反馈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来推动和完善改革,连续几届围绕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主题,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想通这些调查来从总体上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自我评价,反馈并推动改革的逐步完善。

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只有将教学各要素进行最佳结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改革深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认为课时安排合适、希望有多种媒体助学和认为作业难度适中的学生比例逐步上升,而希望面授课面面俱到、认为课程自学较难和从未上网查询过课程资料的学生比例逐渐下降。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向是认同的,能够并且愿意主动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环节安排与教师课程一体化设计正逐渐吻合。所有这些都在积极推动着一种新型的、比较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完善,这就是以网络为平台、以媒体为手段、科学合理地安排面授、自学、辅导、讨论、作业、测验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学时比例,充分体现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从历次期末考试成绩来看,自主化学习方式不仅没有削弱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强化了自学能力。一个教学相长、互为推动、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正逐步形成。

四、结束语。

几年来,我们逐步进行了《国民经济核算》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开放教育下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新兴事物,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笔者在这方面只是做了些初步的尝试。这些改革实践也给我深深的启迪,就是作为工作在开放教育第一线的课程责任教师,只要立足于本学科,树立创新意识,抓紧现代开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的良好机遇,从课程改革的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必将走出一条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的教学之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有用的人才。

电磁学课程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索论文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校对商科人才的培养质量。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民办大学的服务定位特征,结合行程式考核在此课程中的应用,突出案例教学、小组学习、网上讨论及游戏互动,加强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制定的经管类专业的重点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及应用性。学好《微观经济学》,对于后续的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课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面对该课程繁多的理论假设、数理统计及图形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上课自主能动性及积极性,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将内容庞杂的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清晰、明确的掌握并运用于实际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只有通过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才能改善其教学效果。本文试图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程特点,基于行程式考核的创新方法,提出如何优化学习效果的建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金融衍生品课程研究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经过一年多的金融衍生品课程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实验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的各门课程自成体系,缺少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训练,而金融衍生品课程融合了金融学专业各门课程的知识,通过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待解决金融问题,根据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查找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构思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尤其对交叉学科领域的问题,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消化吸收,拓展知识面,形成能力。

通过研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素质。当今社会发展竞争激烈,金融领域问题应接不暇,学生在进入金融实践领域后个人的力量有限,往往要靠集体的力量完成。在实验教学中关注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跟踪每一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细节,引导和促进他们的团结奋斗、共担风险、共享荣辱,从而逐步形成乐于与人合作的精神。另外,优化资源配置,设备利用率显著提高,节约开支,提高教学效率,避免相关学科实验内容的重复现象,实验室、设备的统一使用,节省人力物力。

参考文献。

1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7月.

4魏安静.工科院校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6):123,125.

电磁学课程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索论文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这是一门不同于以往学科课程的全新课程,它给了学生自主、创新、实践、发展的广阔空间,其本质特征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对课程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高涨,尤其在选题、开题和实施阶段。因此,我们在这门课程的管理、组织和实施中,必须从课改科研的高度,坚持开拓、创新、实践、发展的理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

由于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或项目)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必修课,所以,我们确立了由“学生学习目标”“教师培训目标”“学校管理目标”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一)学生学习目标。

1.丰富学习方式,在积极自主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理解并运用已学知识,尝试将其与自我获取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了解并体验科学研究(项目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艰辛和快乐。

3.培养自主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加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师培训目标。

1.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积极参与,自觉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努力拓展学科知识,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3.加强民主意识,在参与、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共同研究中,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学校管理目标。

1.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

2.在研究性学习的管理、组织、实施中探索、重新整合并完善示范高中的课程体系。

3.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为切入点,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科研。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发展为本,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2.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改变。

3.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课改和教育、教学科研。

为了更切实有效地实现该课程目标,我们组建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组,依据教育部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结合我校学生状况,开发、自编了内容包括走进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本校学生研究个案5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四个主要方面,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的校本教材(试用本),9月开始试用后,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

二、建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管理、指导和协调系统。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新课程,在管理、组织与实施中有许多新特点、新问题,为了更切实有效地开设这门新课程,我校成立了由1名专职教师、2名兼职教师和高一年级57位任课教师参与的研究性学习教研室,同时还组建了由校长、教务主任、学生处主任、总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和研究性学习教研室主任组成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发展委员会,它和主管校长共同领导、负责课程的管理、组织和实施。

1.建立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管理、指导系统(见图1)。

2.建立教研室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协调系统(见图2)。

我们在各班设置了研究性学习课代表,他们和班主任、指导教师一起负责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协调工作,他们由研究性学习教研室和学生处直接领导,坚持每周一次的工作及交流、协调会议。各班课代表在组织本班课题初报、正式申报和开题评审等以班为单位的集体活动中担任主持人,这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现在,他们已成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热心组织者和教师的得力助手。

三、构建“师生共同协调启动”的实施模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课题(或项目)的确定过程至关重要,它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社会意义直接决定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方向和成败,也影响学生诸多能力,尤其是观察、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效果。因此我们构建了“师生共同协调启动”的实施模式。具体包括培训--初报--宣讲--申报--指导--开题评审六个步骤。

1.培训。开学后,由年级组和研究性学习教研室共同组织学生,结合校本教材,通过五次专题讲座和系列科技报告,进行互动式培训。

2.初报。由课代表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方向初报,学生自愿结组并确定拟聘请的指导教师。经汇总分类后及时反馈给各任课教师。

3.宣讲。教师集中进行宣讲,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用各种形式介绍自己所能指导的课题研究方向及其目的意义、主要内容与分支,然后汇总。将其分类后按人文、政治、经济、军事、环境、科技、信息技术、艺术、体育等专栏在教室走廊展示教师的课题意向表,供学生选择时参考。

4.申报。学生根据自己发现和感兴趣的问题,参考教师提供的研究方向,按活动计划自愿结组,选举课题(项目)组长,自己正式聘请指导教师,双方磨合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交流评议,然后收集汇总(如下表)。

学生申报课题汇总(总计147项)。

序号研究课题(项目)课题组长人数指导教师。

1二附中新教学楼甲醛含量的测定×××5×××。

2公益广告社会效应的研究×××7×××。

3北京流行汉语的研究×××5×××。

4节水装置的设计×××4×××。

5关于老北京门墩儿的研究×××4×××。

622路公交车拥挤问题的研究×××6×××。

……………………。

5.指导。各课题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资料查询、搜集等前期准备,然后从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分支、任务分工、活动计划、研究方法、所需支持、预期成果等八个方面完成本课题开题报告。

6.开题评审。分批分类、分班通过多种形式的开题评审会进行正式立项。由课题组成员制作图文并茂的演示文本,课题组长主持宣讲并演示开题报告。

四、建立自主、开放、多向、过程化的评价体系--过程档案评价。

从课题的选题申报开始,我们就为各课题小组和各班建立评价档案和相应的管理平台。从学生选题申报、开题评审、阶段小结汇报到结题成果展示全过程,每个阶段都有评审,评审组由各课题组组长(或成员)、相关指导教师、外请专家组成。这样,既有学生的自评、互评,也有他评。我们还组织课题组成员对指导教师进行评议。这种自主、开放、多向的等级过程档案评价,突破了原有学科课程评价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从制度政策、开设基础和理论依据3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开设“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背景,并对“知识产权管理”现有的三种教学模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进而从课程设计理念与定位、教学要求与实现路径和教学模块与内容3个方面探讨“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改革的主要设想,最后认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综合学科背景师资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是实现“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管理;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邱洪华(1978-),男,广西梧州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一大学开设“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背景。

(一)“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开设的制度政策环境。

为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于6月5日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设立知识产权二级学科,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知识产权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从中可以看出,一方面,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我国制订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设立知识产权专业,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的战略性措施。而所有这些为大学,尤其是那些设立了知识产权专业的高校,开设“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支撑。

(二)“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开设的基础。

自从北京大学和上海大学于1994年成立知识产权学院之后,目前全国共有包括湘潭大学在内的15所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学院。除此之外,还有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与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共建)、山东知识产权研究院(烟台大学与山东省知识产权局共建)和湖南知识产权研究院(中南大学和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共建)等省级知识产权教学科研单位。以上这些机构是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而作为专门的知识产权科研和教学单位,它们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课程体系。因此,在单一的法学院或管理学院通常不会开设“知识产权管理”课程,而知识产权学院的成立,培养全面、专门知识产权人才的目的,为“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开设提供了迫切的需求。

(三)“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开设的理论依据。

知识产权本身是集法律、技术和管理三位一体的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尤其是实务界对知识产权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法律的权利义务的层面,而如果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去应用和理解知识产权显得非常不够。传统的技术开发者和研究者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所具有的管理价值,而企业管理领域的学者更多的仅仅是将知识产权当作创新绩效评价的一个指标,而如何对知识产权本身实现有效的科学管理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完善。知识产权本身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中国发展的特点,成为高校在培养知识产权专门人才过程中开设“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理论依据。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专业课是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提高专业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专业课教学是由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形势的变化以及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人才素质的不同个性化要求,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发生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对专业课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楚高利洪亮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刊名:印刷世界英文刊名:printworld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

高中美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探索论文高中美术课程研究报告

摘要:。

本文讨论了数学分析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原则、途径及其可行性分析。在数学分析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善和丰富数学分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分析的学习动力,以及解决学生面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和挑战等方面。

关键词:。

对数字通信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论文

提升建筑物理学科建设,首先应创新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建筑类专业学科特点,顺应教学发展要求.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做好学科定位,建筑物理作为建筑类专业的基础公共课程,对于不同专业方向要求和侧重点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对其进行细化,适应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科要求;其二,提升实践教学环节比重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施的优势,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齐头并进;其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毕竟学生是教学实施的对象,应充分尊重“生本”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建筑物理教学发展水平的提升.

3.2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建筑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尝试当前非常流行的“项目式”教学,以具体的小项目代替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师做好项目课题的设定,而具体的项目实施则由学生去完成,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反复的动手实践中发现理论学习漏洞,使得二者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项目的评价过程本文建议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叉评价来完成,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总结评价能力.当然,教师可以在项目结束之后,进行普遍性的一个评价,真正将理论和实践融入到建筑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来.

3.3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科质量。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也是提升建筑物理教学实施效果的重要思路,杜绝对多媒体等教学设施的单一化应用(幻灯片的播放),充分应用各种教学软件以及其他工程类软件(如autocad),在理论讲解时通过配套的软件模型演示,二维模型展示、3d模型展示,透视图展示等等,使得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有深层次的把握,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flash软件将具体的建筑实施过程进行展示,使得学生能够非常直观的感受具体的建筑实施过程.当然,对于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必然对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些软件的运行对于计算机的运行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这都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总之,建筑物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从教学创新、教学实践和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的应用等诸多方面共同加强,多角度、多层次提升建筑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对数字通信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论文

课程编制是指包括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确定课程目标,设置、组织并实施课程,根据对课程的评价进一步改进课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研究型课程的编制采取的是一种综合创新的'模式。它吸收了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合理成分,改变了环境模式仅作为一种编制思路的现状,提供了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课程目标、内容、学习活动方式、评价等方面别具特色。

(一)目标。

研究型课程认为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突出了学生对研究目标的自主设定,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以指向不同个体为主要特征的目标群可以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各自期望以及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

(二)内容。

研究型课程没有统一课程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这就形成了研究型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跨学科性(或综合性)。研究型课程的开放性使学生摆脱被动、封闭的学习环境的禁锢,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而它的跨学科性则利于消除学科的隔阂,增强学科间的沟通,在学科综合之处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学习活动方式。

研究型课程采取课题研究小组的组织形式,在整个研究活动过程中,包括确立研究课题,收集并开发利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写出论文报告、进行成果展示,都由学生自觉规划和自主设计,老师只需适度参与,重点在总体指导、组织、评价等环节上发挥作用。同时小组群体的共同活动还使学生注意彼此的合作,在充分表现个体创造性的同时养成团队精神。

(四)评价。

研究型课程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要依据有关要求自我评审活动的进。

概率统计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0月17日,做为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训营的成员本人有幸参加了全区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听了两节精彩的数学课。两位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打动着我,听了这两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特别喜欢吴凌艳老师的课堂,师生关系非常融洽。课的伊始吴老师采用让学生回顾以前所学习的统计知识和说说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给学生接下来学习本节课的分段整理数据做好准备。在新知探究方面,吴老师采用学校为鼓号队学生采购服装为例,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身高信息让学生根据预想进行整理,一步步让学生体会按顺序分类整理。吴老师还特别注意学生习惯的`养成,怎样做到不遗漏不重复让学生体会的淋淋尽致。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在课上,吴老师对于问题的设计。(如:四(2)班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问题设计了,前去10名在哪一段?第10名在哪一段?如果小华的成绩是第3名,他可能在哪一段?如果小华的成绩是第7名,他可能在哪一段?)等等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深的理解分段整理的好处。

对于王金秀老师,给我的感觉是王老师很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的准备阶段,让学生男女生进行跳绳,然后猜猜男女生的成绩会是什么样的等级,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也对于以前的知识进行了回顾。王老师还善于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探究新的知识。当学生意识到用之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解决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引出合并两张统计图而成为新的统计图,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缺点。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技能,王老师很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我认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是:王老师出示由四幅单式条形统计图而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对象进行组成成复式条形统计图,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研究对象只要大于1都可以。

总之,这两节课,老师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非常感谢上课的两位老师和王主任老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学习机会。

研究生学位课程高等环境化学教学探索论文

建筑物理课程是基于物理原理来提升建筑质量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交叉了物理知识与建筑知识,通常重点研究建筑物在光学、热力学以及声学等方面的应用.通过研究建筑设计中光学、热力学以及声学方面的知识,使得建筑物获得更好的采光能力、隔热保温以及建筑降噪等优势.建筑物理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提升建筑艺术性,充分发挥建筑舒适性和适用性的重要学科,下文重点分析该学科教学模式现状以及改革思路.

研究生学位课程高等环境化学教学探索论文

3.1实验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调整首先,把实验课程科学系统的分门类别的引导,由浅至深、由单一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由独立到团队综合开展。要能够做到从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独立掌握实验操作—自身思考、设计并展开实验的逐步深入过程,在这其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提升,让学生对综合型、开放设计型、研究型实验的态度向积极性转变。其次,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的.与当前时下的热点进行对接,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与方向,将环境污染物的分析监测、化学过程、环境化学行为以及环境修复紧密的联系起来,与环境化学理论课程有机地结合,形成融合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验现象为一体的教学体系[2]。例如,依据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意识的编排一些与大气、水体、土壤相关的实验课程,如以重金属在水-气-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例,可以让学生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来研究重金属种类、形态等等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与归趋效应。

再次,邀请一些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老师作为环境化学大型开放实验的指导教师,依据教师的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等提出较小的实验课题,让学生通过文献查阅—给出初步实验方案—指导教师的修改和完善等步骤进一步掌握该课题的实验原理,进而确定优化实验方案,给出实验操作步骤与所需设备仪器试剂清单,并准备所需仪器、设备、玻璃器皿、试剂。3.2灵活安排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实验课知识内容如实验原理、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规程等的复杂性和繁琐性使得传统的板书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方式十分无趣,对学生学习和操作实验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因此教师可花费一点时间将实验流程和实验步骤做成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录像或趣味视频,尤其是关键的实验环节和实验步骤,如此可以增强实验课的趣味性[3]。例如在讲授碘量法测定溶解氧含量的实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实验原理进行形象讲解,并用flash动画缓慢逼真的展示滴定终点时由淡黄色-蓝色-无色的颜色变化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快速的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同时也会使学生对实验原理及过程的理解加深,使学生操作实验的积极性提高。

另外,应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全面地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考核,不能仅仅通过审阅实验报告和实验数据后给出实验成绩,还应结合考勤情况,实验态度和回答问题等进行综合评价。实验成绩的考核要体现公正公平性,要能够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思考-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同时应该对具有突出的实验表现和出众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给予一定分数的奖励,并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中。3.3开放实验室资源,拓宽学生的实验时间与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灵活安排环境化学开放型实验,不拘泥于课堂教学与集中式实验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以自己的课程安排和课外时间为基础,与实验室预约确定具体的实验开放时间,这样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独立阅读文献,独立完成实验方案,不断的摸索实验并优化发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了更好使学生参与并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对学生自愿组成的实验小组团队,确定每组学生一般在4~6人,如此的小组团队合作和协同分配能力最高,允许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资源共享,但必须保证每一小组的实验任务都是本小组成员完成的,这样有利于提高团队操作实验的能力,也保证了每一小组实验成员能充分理解和掌握该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规程步骤[3,4]。对一个相对完整的实验项目,有时需要在不同的实验室协调完成,这需要各位实验指导教师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最大限度调动各研究室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实验室仪器尤其是一些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的研究生也可参与指导实验项目,一方面能提高研究生的协调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可能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快捷、更加灵活,可以更加迅速的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以理论课程和学科前沿研究为基础,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充分查阅相关环境化学类的专业期刊和文献,积极主动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大学生科技能力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等,充分开放实验室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在课后之余自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研究项目[5]。同时实验室将定期向学生开放大型仪器的使用,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大型仪器的原理、使用操作规程,这样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4结语。

环境化学的实验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环境化学实验体系的已经初步建成,已初步形成在理论中进行实验教学,以实验课程完善消化理论课程。一方面注重验证性实验的实验操作规程的建立,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师生的科研项目,设置一定比例的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鼓励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科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环境化学研究领域动态及前沿知识,对研究环境化学问题,这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参考文献。

研究生学位课程高等环境化学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构成基础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承前启后的过渡位置,而这个过渡就是通过二维和三维空间创造形态的能力训练来实现的。现在多高职院校对初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三大构成课,由于教学改革的推进和设计的发展,压缩成了构成基础课程,本文就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在教学上的研究做以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课程特性;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构成课程作为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艺术设计课程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为了积累培养学生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的基础知识框架。而在当今设计艺术的基础教学中,构成基础则是意在培养学生对构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之后形成对形态的概括和演绎能力。

一、如何理解构成基础在设计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及影响。

构成基础课属于基础设计课程,其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视觉语言,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常的构成基础课程分别是单独的三门课程,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但是为了适应现代设计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以及课程性质的转变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现在部分院校把三大构成课从原来的每一门单独课程的讲演归结到三门综合在一起的一门课程。那么,为什么要对这门课程进行综合,是因为在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构成基础课程与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脱节现象,以至于许多学生在机械盲目地重复一些程式化的练习。构成基础教学已经呈现出简单化、程式化、重复性的缺点,不适应设计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因此,构成与设计的关系是什么?构成的思维如何应用到设计实践中?这些都是应该在教学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我们构成课程教学实践中,应该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领悟到构成是设计的核心和基础之一,让学生在专业基础与专业设计之间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构成课程?构成课程主要是学习设计中的构成规律和构成学原理,然后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的造型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意能力,能够提高审美以及掌握设计形式规律和美的形式法则,从而设计出所需要的图形特点,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二、构成基础教学中的教学任务和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各个设计专业领域和性质的不同,课堂教学在各个专业对构成基础课程的位置、方法、程度等也不尽一样。

1、课程特性。

构成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应用设计的融合,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以理论加实践为主导的艺术设计思维训练,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构成基础课程体系中,一般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它们都是运用构成规律的知识和方法,将复杂的图形概括为最基本的点、线、面元素。每个专业都会结合自己的特点针对性的侧重。例如,广告装潢专业重视对平面、色彩构成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环境艺术专业则更重视对立体构成的掌握。

总之,构成基础就是让学生在原有的具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转变到抽象的思维模式,特别是在教学初期,学生往往对抽象概念的认识非常模糊,做出的设计不能举一反三,不具备运用抽象的点、线、面去设计思维,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即怎样能使学生掌握抽象概念并且灵活构图和运用。

2、课程设计方案。

构成基础课程是以实践性为主的`课程,教学安排上往往容易轻视理论传授这一重要环节。所以造成学生往往只停留在设计的表层面,仅仅模仿书上面已有的相关图例,而无法达到调动他们潜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应该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在根据各个专业的侧重点不同,积极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设计上由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模式转变为板书加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方式借助影像和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结合作品来进行分析,使学生直观的注重构成形式中的创意思维。在将来设计的成败不再是电脑技术层面问题,而是创新思维的比拼。因此构成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分析不同的构成形式所蕴涵的设计思维与思维的训练上,将不同的构成形式与相关专业设计思维关联起来,这才是最主要的。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比如说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引导学生从具象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启发学生对抽象思维的直观想象,启发学生对抽象思维的转变是一个难点,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在课上给学生分析很多图片,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入繁地启发式训练,还是很有成效的。构成教学的初期,重点应是对眼睛认知的训练上而不是对手绘能力和电脑技术的应用上。通过大量广泛的教学实例,首先从分析画面入手,再结合各个专业的设计实践,为学生提供思考拓展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全面把握整个过程的方向和状态,找出其中分析的观念性结果,加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更有兴趣的投入到构成基础课程的训练中去。

3、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

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之快,很多构成课的理论知识都能够在网络上收集的到,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上课时不在听从老师的讲授,将概念理解个一知半解,这就使构成教学束缚在一种封闭状绝缘的状态中。

那么在课上怎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首先课上由老师提纲携领地将理论重点、知识要点分析讲解,然后将多媒体电子教案(ppt)、相应的构成图片范例与学生共享,学生当堂消化,并完整制作成ppt。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概念经由自己的排版也熟悉得多。另外,还能把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具有团队的意识,还可以在毕业后更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再次师生间还可暂时换位,让学生站上讲台讲述自己的理解以及展示自己的作品,发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学生讲解的同时,我们也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就学生讲解的提出相关问题,并且加以分析,这种引导性的授课模式将教师从繁琐的课堂管理中解放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引导式教学,我们大家都知道,学与教是互通性的,也就是能够使师生达到共同交流。

三、构成基础课程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数字信息化的时代,我觉得可以在教学理论和手绘的同时,在基础课程阶段就可以结合电脑教学示范,比如说一些基本形的制作,群化的组合等,为以后学生做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使学生能够利用便捷的手段完成构成设计作业,但是在此我要说的是学生在重视电脑的同时,而不能忽视对手绘能力的培养,每天都要画一些跟手绘相关的课题训练,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草图的分析,从而选出比较理想的草图方案,进而在用电脑辅助初比较理想的方案。让学生手绘是为了加深对前期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加深的理论知识的认识。所以,综上所述,在我们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成熟的时候,我们更因该给学生强调手绘与电脑同等重要的地位。

当今艺术设计已成为创意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新的形势下对构成基础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综合创造力,要避免盲目的为构成而构成,为造型而造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关联性,坚持以创意为核心,以形象为表现,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不与实际运用脱节,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燕欣。构成新概念——平面篇[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2]辛华泉张柏萌。邱松。平面构成[m]。湖北美术出版社,。

[3]于宵。从具象到抽象—关于构成教学方法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研究生学位课程高等环境化学教学探索论文

2.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由于获取知识的渠道过于单一,同时缺乏有效的学术交流与互动,诸如钻牛角尖,闭门造车,编纂数据等不健康的研究情绪与方法层出不穷,更多的研究生因为遇到一两个难以解决的难点,一时间无法攻克,又缺乏广泛交流的平台,从而阻滞了研究的步伐,最后由于时间的原因,退而求其次,使得研究虎头蛇尾,导致最终的学术论文质量不高,说服力不强,应用性较差。

3.在论文评审过程中,为了保障学位论文的写作质量,研究生部颁发了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但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格式错误仍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论文的外在质量,同时也将部分研究生学习不够严谨,学术不够认真,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的科研态度暴露无疑。

4.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许多学生答辩准备不充分,语言表达不连贯,不能充分完整地表达所著论文包含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方法,导致评审教师不能完全理解学生所著论文的核心内容,无法提出合理化完善建议,在影响答辩成绩的同时,也降低了论文的写作水平。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1.开题动员座谈。各学院在开题开始两周前召开开题动员座谈会议,会议围绕着指导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阐述所学专业前沿科学及当前研究热点问题,鼓励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论文写作热情等方面进行。其主要目的是,让研究生充分了解学科内有价值的研究方向,着眼学科内研究热点,讲解重要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现状,引导研究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立足实践,大胆创新,着重解决研究生在选题方向上的困惑与问题。同时阐述论文写作的重要性,端正研究生科研态度,并指出态度问题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给研究生敲响警钟。

2.论文选题。论文选题评审的重点是论文题目的创新性及实用价值,我们不鼓励为了创新而创新,也必须避免题目空洞,没有研究价值的情况出现。在这一环节需要各学院按照学生情况分组答辩,每组安排5名导师及1名学院秘书对论文开题进行严格审查并记录。对于选题不合理的研究生,导师给出建议,研究生按照导师的综合建议修改论文题目,并形成开题报告,上交备案。

3.论文进度阶段汇报。在论文选题到论文送审这个过程中,各学院要求每名研究生对自己论文研究的情况进行定期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现状、遇到的问题、取得的成果、今后的研究计划等方面。研究生按学院与导师要求每周做一次自我总结,并相互交流研究经验,分享研究心得,并吸取导师与同学建议,完善自身论文研究。

4.中期检查。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研究生论文写作与研究的具体情况,导师对于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建议,对于研究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积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手段与方法。中期检查主要是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阶段性考查,起到监督与促进的双重效果。

5.学术论坛。为了加强研究生间的学术交流,丰富研究生知识储备,将学术论坛引入到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中来。在中期检查与论文送审过程中,学术论坛将举行两次。第一次各学院举行学术交流,互相学习与促进,同时选拔表现优异的研究生参加第二次校级学术论坛交流。学术论坛旨在拓宽研究生的眼界,促进学院内部及全校范围内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创造优秀的科研环境。

6.论文审查。论文审查包括论文格式审查与内容审查两个环节,二者重要性一致。第一,严格按照《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对论文格式进行审查,对有问题的论文改后再审,对于问题严重且不加以认真修改的论文,不能送审。第二,学位论文内容审查采取盲审的论文评阅方式,同时内审与外审相结合,从论文的写作内容、创新程度、科研价值、语言使用等方面对论文进行综合评分,对于评分处于60-70分之间的研究生,建议其改后答辩;对于评分低于60分的研究生,建议其仔细修改并延期答辩。

7.答辩辅导与预演。论文审查通过后,由学院组织,以课题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答辩辅导,并模拟答辩场景,提醒研究生论文答辩过程中需注意的重点问题,缓和紧张心理,理清答辩思路,做好充分准备。

8.论文答辩。成立论文答辩委员会,以学院为单位组织研究生答辩,并对答辩结果进行严格审查,并做出建议授予学位或者不建议授予学位的决定。对于未能够通过答辩的研究生要严格按照学位管理规定上的要求,延期答辩。必须保证答辩环节的公正性,高标准严要求,对于学术水平不足以满足要求的研究生不能放宽要求。对于延期答辩后仍未达到评审要求的研究生,从严处理。

三、新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体系实施情况与效果。

通过开题动员座谈这一控制节点,基本解决了研究生在选题上盲目的情况,论文选题的合理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论文研究创新点选择也更加深入,同时缓解了研究生由于迷茫的紧张心理,更好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论文进度控制实现了对论文写作的过程控制,实时监督与反映研究生当前学习研究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术论坛环节很好地实现了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丰富了研究生的理论知识。答辩辅导与预演在缓解答辩压力、提高答辩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生的论述能力得到了普遍提升,论文通过率也有了改善。

研究生学位课程高等环境化学教学探索论文

由于大多数的环境问题都与化学物质直接有关,所以高等环境化学或环境化学课程是国内外很多高等学校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高等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我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大多数研究生,在此方面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根据我们学院研究生将要进行的论文课题研究方向,我们将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他们的硕士论文研究方向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以适应大多数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需要。

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概况。

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是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共建设点,在招收的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大多数学生选读了《高等环境化学》这门课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毕业后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而且具备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的能力。我们学院攻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主要课题方向列于表1。从表1可见,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和环境监测分析与技术三个方向,研究的内容主要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脱氮除磷技术、生态区域规划。

2.课程教学内容与硕士论文课题相结合。

与建设理论、循环经济研究、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等。

从表1可见,大多数学生是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方向的,其次是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另外还有一些学生是专攻境监测分析与技术方向的。根据上面的情况,如何讲解此门课程,为他们在结束课程学习后进入到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此,我们作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结合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方向,修改、制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讲课的主要内容。由于本课程的教学时数只有36学时,环境化学的内容又是那么多,因此必须进行合理安排。我们把讲解的内容分为六章,每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时间安排见表2。由表1可知,较大部分学生是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研究的,他们很需要有关水污染这一方面的环境化学基本知识。我们在这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就是根据此情况来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的。由表2可见,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的`内容最多,共有10节,教学时数为18,占了总学时的一半。其内容包含了天然水的基本特征、主要离子的形成、溶解性气体,酸碱化学平衡、沉淀和溶解、配位平衡、吸附平衡等的基本原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氧化还原技术和生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等。

在讲解天然水的基本特征时,我们主要介绍了天然水的存在形式,各种水的主要组成、特点和污染物情况。如湖水中含钙、镁、钠、钾、硅、氮、磷、锰、铁等元素,其中氮、磷等元素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是湖泊的主要污染问题。在夏天,无锡太湖发生了严重的蓝藻事件,给无锡市部分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蓝藻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气温比较合适,二是水中的氮磷浓度较高,三是太湖水域水流缓慢,这些都是蓝藻大面积繁殖的必要条件。根据此情况,我们讲解了水体中的异相物质——藻类的基本知识。藻类是湖泊、水库等缓慢流动水体中最常见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类植物,有一个明显核。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藻类将消耗自身体内有机物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消耗着水中的溶解氧。

对目前经常使用的生化法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有针对性地介绍了水体中的生物氧化还原反应。水体中的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时,有机物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cxhyoz+o2—^c02+h20+能量水体中,细菌、酵母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催化作用的结果使得许多无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经常发生。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过程是在微生物细胞内的各种氧化还原酶和一系列辅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有机污染物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的中间产物生成了各种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在水体溶解氧不足的条件下,将利用较弱的no;-、fe3+、mn4+、so42-、co2等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反硫化、甲烷发酵、酸性发酵等厌氧过程,其最终产物有co2和氏0,以及nhhh2s、ch4、有机酸、醇等。在缺氧条件发生的生物反硫化作用可在淤泥、沼泽、排水池中进行。由此引起硫酸盐转化为hs气体的反应,从而产生cu、pb、zn、ag等金属的硫化物沉淀,以至减弱了这些金属在所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能力。

另外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物的的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特别是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更为重要和复杂。到目前为至,世界上已有700多万种有机物,其中大多数都是有毒有害的,如排入到环境中会造成环境质量的恶化。而我们对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控制和处理还较簿弱,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

水中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残留的分析、监测是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部分研究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土壤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土壤环境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土壤环境化学就是研究化学物质,包括各种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的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包括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降解和累积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反应机制、历程和归宿。此章重点放在几类有代表性的化学物质,即化学农药(代表土壤中外源有机化学物)、化肥、重金属和固体废弃物的土壤污染化学,并对土壤污染中复杂的化学过程作一介绍。首先,我们介绍了土壤的组成和性质;然后介绍了土壤负载容量或土壤环境容量;让学生对土壤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重金属是土壤无机污染物中比较突出的一类。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的重金属通常以可溶态或颗粒态存在。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可利用性均直接与重金属的存在形态相关。例如重金属对植物和其他土壤生物的毒性,不是与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总浓度相关,主要取决于游离(水合)的金属离子。对镉,则主要取决于游离cd2+浓度,对铜则取决于游离cu2+及其氢氧化物。而大部分稳定配合物及其与胶体颗粒结合的形态则是低毒的。仅脂溶性金属配合物是例外,因为它们能够迅速透过生物膜,并对细胞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

我们学院有些教师在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某些研究成果,并将此作为研究生的研究课题之一。根据此情况,我们给学生介绍重金属形态分析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情况。近年来,以北美tesskr等人提出的五步系列萃取法和欧共体bcr的四步系列萃取法应用较多[3,4]。我们也将这二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摆了出来,主要是萃取操作的时间过于冗长,使实际应用不易实现。在此同时,我们向学生展示了国际上应用超声波或微波的能量加速萃取样品中组分和缩短操作时间的研究工作情况,并把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作为研究生研究的课题之一。

3.已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

利用超声波或微波的能量能加速萃取样品中组分和缩短操作时间,如对利用微波能进行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与常规的tessier法比较,使重金属前4步形态的操作时间从17.5小时缩短为14分钟,并改善了萃取效率。研究成果已在《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版)》上发表。

4.结论。

学位论文。

相关信息。

课题研究服务,这是至关重要的。本课题以“高等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如何为硕士论文相结合进行研究,结合我院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对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计划、内容等进行了改革,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施。在教学中,针对研究生将要做的课题研究,加强了课题研究中可能会使用到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教学。经过实践,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运用在此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由此可见,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与他们的硕士论文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关推荐

安检防爆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不同人的心得体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收获,我们可以在中找到共鸣。最近,我参加了一

购货协议书大全(20篇)

合同协议可以为双方提供法律诉讼的依据,在纠纷解决中起到重要作用。请看以下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文,希望能对您的合作有所帮助。1.本协议中的网上公证平台特指由_____

物业客服年终工作总结汇报(专业17篇)

写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自己在过去一个月的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困难。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写作月工作总结的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

大数据专业实训报告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和重视,通过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经验,可以让身边的人获得启发和借鉴。下面是一些写作心得和技巧的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最新空调制冷设计心得体会(优质2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成长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

外贸工作心得体会和感想大全(17篇)

工作心得体会可以是一篇简短的文章,也可以是一份详细的报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以下是一些工作心得体会的典型案例,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实训心得报告(精选16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的指南,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效果。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风险防范是银行每时每刻都存在的话题,每个行员

年终工作总结亮点(优秀15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状态的审视,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找到过去一个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以下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工

初中生音乐自我评价初中(优质15篇)

自我评价是一个对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表现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以下是一份优秀员工的自我评价报告,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我在这个学期,表现并

校园外卖策划大全(21篇)

编写策划书有助于思考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并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如果你正在为策划书的写作而苦恼,不妨看看下面这份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大学校园是青春与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