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贝贝文库 > 论文格式 > 科技创新论文题目大全(16篇)

科技创新论文题目大全(16篇)

作者: 薇儿

范文范本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接下来是一些优秀范文的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

科技创新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各种机遇、财富充分涌流,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相关企业该如何利用好科技这把双刃剑呢?腾讯公司用行动给予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科技向善,造福人类。

对于科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敬畏,科技本无罪,向善而行,是一种立德明智的选择。在过去的20__年,腾讯研究院对11个产品案例进行了研究,逐步发现了科技向善的行动路径,就游戏app的"健康约定系统"实践,腾讯就帮助了互联网用户比例高达79%的成年人做到健康的游戏时间管理。无独有偶,与美团合作的外卖app无餐具选项,致力于优化外卖行业的环保课题;支付宝在疫情期间助力病毒防护,发放口罩补助金;直播软件联合网络红人为病毒灾区人民带货,减少商家亏损;教育机构组织老师开展待家授课教学,免费向学生群体提供网络课程……这些科技企业在利益面前选择了协调,在危难时刻选择了向善,他们为创建一个包容、担当、仁善的智慧社会贡献了重要力量。

科技象恶,必遭严惩,被时代所抛弃。不顾伦理道德,以盈利为目的的贺建奎等三名科学家,知法犯法,公然非法利用基因编辑婴儿。这无疑是踏入科学之"禁区",践踏了学界共识的规则。最终,三名被告人被追究刑事责任,获得不等有期徒刑。正确的科研不仅向发展之路前行,更应肩负时代担当,体现人文情怀,否则只会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科技以为人民谋福祉为目的的成果,必将造福于全人类。袁隆平院士用科学技术解决全人类吃饭问题,用高产、更高产、超高产的成果为全人类温饱做贡献;屠呦呦以身试药,新一代抗疟药物青蒿素诞生,治愈疟疾患者不计其数;核潜艇研制总工程师黄旭华,隐瞒工作30年,终于中国核潜艇研制成功,为祖国安全保驾护航……他们的志,是科技强国,造福人类;他们的行,是埋头科研,向善而行。

科技在我们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我们要健康地使用它,发挥它积极的一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遵守道德底线,担负科技传播人性美善,人文情怀的责任,正确使用科技进行学习,充实自己,并且不过度沉迷依赖,不散布消极负能量言论,才能真正发挥科技的善。

择其善者而从之,有所必为,则其不善者而避之,有所不为。科技向善,必将造福人类。

科技创新论文

科技推动世界进步,科技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融入了生活,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都起着无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改革不断推动者金融市场的发展。科技创新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产业的深化发展,支持着金融体系的健康茁壮发展。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坚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的最关键竞争要素。这也是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紧密联系的必然结果。只有把握了科技创新,才能在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科技创新和金融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促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认为,现代科技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为科技创新,是一个实验过程,结果未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同时即使实验成功了,还需要进行市场开发,这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当然,如果成功了,最后带来的收益也是不菲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展了企业的市场份额。而金融市场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附带不同程度风险的市场主体在这里进行资产的交换,风险的组合,契约的订立。金融市场的这种特质和科技创新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的研发初期,还是成功后的市场开拓时期,都存在大风险和大收益,传统的融资渠道大多都在观望,而金融市场特质表明金融市场有这个魄力支持高风险高收益的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作为出资方,金融市场更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受益者。而科技创新带来的产品改进,产业改革,都为金融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活力,扩展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驱动着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如何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完美结合。

(一)增强对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认识。

金融科技创新也是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一类,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在这方面,人们对此的意识不足,同样,保护也不足。所以,促进科技与金融的完美结合,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传统理念,促进其重新认识科技创新与金融结合的意义。然后对于金融科技创新进行记录造册,保护其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为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打开新局面。

(二)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制度。

目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限制条约较多,对于金融市场的干预较多,金融市场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市场自动调节功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金融市场中各色机构业务,金融工具等都有诸多限制,这些都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

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首先需要放宽对于金融市场的管制,给予金融市场一个自主调节机制发挥功效的机会和平台,让市场活跃起来。其次,应当鼓励金融市场的科技创新。比如,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比较优惠的贷款或者优惠政策等,大力促进科技的创新活动,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最后,应当建立一个信息和信用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决策错误,同时,强化信用担保机构,补充市场中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度,降低交易成本。

(三)结合科技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在金融市场进行科技创新,构建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市场的组成元素。国家应该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应该大力扶持。构建一套科技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符合规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同时,对于此类企业之间的再次融资以及市场化的并购重组都给予支持和一定优惠扶助政策。和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发展也避开了大开大阖的路子,而是小步跑,这其中诚然有国家政策管理严格,政府部门干预较多的因素在内,但是也有金融市场自身体系单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势单力薄,经不起风浪吹打。所以,对于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帮扶,同时也是在加快多层次、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构建速度。只有不断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严格交易市场的制度和监督,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不论是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都应该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科技创新与金融互融,互动,更新金融工具,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机制,并且简化发行流程。

三、结语。

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完美结合是近年来金融与科技创新逐渐趋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虽然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国家对于金融业的管制也比较严厉,但是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在金融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逐渐丰满的由各色科技企业带动发展构建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以及强化的外在制度环境和人们对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结合的再认识都促进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推动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互动互助的进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技创新论文

[摘要]讨论了科技论文的标题、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等几部分内容的作用和写作方法,并指出了一些应注意的问题,为初次撰写科学技术论文的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论文imrd模式写作技巧。

科技论文是反映科技研究成果和科技管理经验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就某一项科技研究成果或管理科学化的探索加以论述,并以可靠的实验数据或调研资料等为例证,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独到见解,得出创新结论。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享有崇高威望的英国皇家学会率先制定了科学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以后对其作了多次修改。这一工作对实现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化奠定了基础。统一规范的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有助于科研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促进科学工作的进展。因此,科学、客观、规范的科技论文的写作是科技工作者所必需的。

目前,普遍流行的规范化的科技论文写作模式是imrd模式。这种范式始于近代实验科学兴起之际,建立在科学研究的观察可重现原则之上。它首先界定研究所关心的问题(introduction),再介绍研究问题的方法(method),然后陈述研究的发现(result)以及发现的意义(discussion)。下面我们依据imrd模式,对科技论文的标题、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讨论各部分内容的写作方法加以探讨。

一、论文“标题”的拟定。

1.标题的作用。

标题是论文的“点睛”之处,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部分。读者首先对标题发生兴趣才会去读摘要和全文。读标题的人要比读原文的人多得多。所以,论文标题要点明主题、标新立异、信息充实,标题中的文字要细心推敲,精心组织。拟出一个好的标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好的论文标题不仅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还利于进入论文标题索引,利于论文被检索、流通和传播,并且还会引起编辑和审稿人的重视,利于论文的发表。

2.标题的基本要求。

标题的长度一般不超过20个字,好的标题应该是尽可能少的词语充分地表达文章的内容,反映论文的主题和研究范围。其基本要求是论文标题具有准确性和简明性。准确性是指恰如其分地反映论文研究的主题和范围。避免使用含义笼统及一般化的词语。例如,一篇论文的标题是“土壤施肥研究”便显得题目太大、太笼统。这个题目虽然表达了论文的研究主题――施肥研究,但是在什么土壤上给什么作物施肥就不清楚。应视具体情况补充反映文章主旨的中心词。如改为“盐碱土壤中棉花的磷肥使用方法研究”就很充实而具体。简明性是指标题的用词应简洁明白,应选用本学科领域最易概括、词义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和引用的规范的术语,使人一看便知其意。例如,一篇论文的标题是“关于在显微镜研究中增加一种能在物体和背景之间或物体本身特定部分之间产生颜色差别的新方法”长达40多个字,显得标题太长,看上去很具体,但读起来费劲,反而使文章的主题不明确。可以缩短成“一种能在显微镜检查中产生色差的新方法”。

二、论文“摘要”的分类及写作要点。

1.论文摘要的作用。

摘要是论文的精华,是对论文的每个部分的概括总结,应该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主要结论。摘要的作用基本上有四个:一是使读者快速、准确地了解到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创新之处,以决定是否值得阅读论文全文;二是使刊物编辑人员快速了解论文内容,对论文的进一步处理做出反应。写作良好的摘要,可提高刊物编辑人员对论文的兴趣,并迅速做出反应。文章能否被接受发表,常常决定于文章的摘要写的好坏,因为审稿人往往阅读了摘要后就基本决定稿件是否有价值。三是使有关决策人物在没有时间阅读全文的情况下迅速了解科研工作情况,及时评价成果,对科研工作给以认可、支持、资助,便于开展下一步工作。例如,一些重要的学术会议,会议组委会通常先发征集论文摘要的通知,根据摘要决定是否通知作者寄送全文,是否邀请参加会议,决定参加哪一个分组讨论会等。四是论文摘要通常被编入文摘刊物或检索类期刊,在更大范围内流通,其读者面要比原学术刊物大许多倍,使有更多的同行检索阅读或引用该论文。

2.摘要的分类及写作要点。

按摘要的不同功能来划分,大致有3种类型:即报道性摘要(informativeabstracts)、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abstract)和报道-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是全篇文章的浓缩,它不但叙述论文的主旨、方法、主要结果、重要性和结论,而且需要列出有关具体的数据。这类报道性的摘要多用于试验性或技术性较强的论文,相当于简介。在有限的字数内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充分反映该研究的创新之处,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指示性摘要主要概括论文的方法、主要结果、分析过程、论点和结论或某一专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动向和展望等,其特点是短小精悍,篇幅以100字左右为宜。这类摘要通常无具体数据,多用于理论性较强的综述文章。其目的是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这种摘要一般适用于学术性期刊的简报、问题讨论等栏目以及技术性期刊等,只概括地介绍论文的论题,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报道-指示性摘要是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达,篇幅以100~200字为宜。例如,下面的一篇文章的摘要可视为报道-指示性的:“分析了佳木斯城区水资源赋存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注:指示性部分,没有指出是什么特点和什么状况);指出了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已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过境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日趋严重、节水工作进程缓慢、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对城区污水集中处理回用、限制采用地下水的自备水源、推进节水工作等对策措施(注:报道性部分,指出了具体的问题和对策)。

一般地说,向学术性期刊投稿,应选用报道性摘要形式。只有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其摘要可写成报道-指示性或指示性摘要。应该注意的是,摘要不能出现在论文中没有出现的结论和信息,不要对文章进行评价等。不要有表格和图示等,尽量不要有缩写词,不要用一些冗长难懂的句子。

三、论文“引言”的写作。

1.引言的作用。

引言是论文的因子,是对论文的概括性介绍,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言的目的是介绍研究的背景,使读者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出版物和最新的研究信息,提出作者研究的问题和范围,做此研究的目的和理由等。好的引言可以吸引读者去阅读全文,真正起到引路的作用,差的引言会引起读者的反感,终止对文章的阅读。

2.引言的内容和结构。

一般地,我们可以将引言的内容分为三或四个层次。第一层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前的水平;其中还包括某一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介绍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经解决的问题,并适当加以评价或比较;第二层提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方法和思路,从而引出自己的研究动机与意义;第三层说明自己研究的具体目的与内容;第四层是引言的结尾,介绍论文的组成部分和结构、所报道的主要结果和结论。有些文章可以不在引言中出现第四层的内容。

引言的结构可以像一个漏斗,由粗到细,从大家感兴趣的一般问题或论点引到与本研究有关的主题,在内容上各个层次所占的篇幅有很大的差别。第一个层次往往占去大部分篇幅,对研究背景和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后一个层次则会比较简短。

四、论文的“材料和方法”的写作。

1.“材料和方法”的作用。

在引言中可能已经提到了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在材料和方法部分要给以详细介绍。写作这一部分的作用有三个:一是提供较为详细实验材料和方法,使别人能够重复这一试验;二是使读者判断你的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研究结果的可信程度及有效性;三是对材料、仪器、方法等介绍,可给同行以启发和参考价值,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问题。

2.写作技巧。

“材料和方法”的内容一般包括:(1)材料的性质、性能、产地等,所用的仪器要有名称、型号、生产厂家或国别。(2)实验场所具备的条件等;(3)采样、实验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与过程等,采样与实验过程要根据先后顺序描述;(4)理论分析,包括理论依据、基本原理、公式推导和数理模型等。

这一部分写作可以分列小标题,小标题一般用名词或词组,不用句子叙述。如果研究方法是作者创新的,要详细叙述,如果是前人报道的,可简单提及,并提供参考文献。实验材料或使用的实验药品较多时,可以用表格来说明,这样可使文章清晰易懂。

五、论文“结果”的写作。

1.“结果”的作用。

结果是实验得出的数据,它是论文的核心,是推理和论证的重要依据,是论文的生命之所在。结果部分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对实验做出一个大体的叙述,而不是重复材料和方法中的.细节,然后给出试验的数据。论文的结果部分主要是陈述试验所观察的现象和事实;归纳总结试验研究的主要结果;分析试验数据,为进一步判断、推理和论证提供依据。结果中的数据要有代表性,易读易记易比较,而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数据。

2.“结果”的写作技巧。

“结果”部分应该短小精练,因为前面的材料与方法已经告诉读者为什么和如何会得出这样的结果,后面的讨论部分将告诉人们结果的意义。研究的成功与否在于结果,结果应是清晰准确。图和表格能清楚表达结果的话,可伴有少量文字解说,不必反复解释。对图表的文字说明不等于将图表中的内容或数据重复一遍,要对图表中的数据加以必要的综合提炼,强调主要结果。一般地,表示同一内容的图和表格不能重复。

“结果”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客观地、如实地展示计算结果和数据。除此之外,作者还要对所得到的重要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可用1~2个句子说明其意义之所在。为“讨论”部分展开归纳、演绎推论或做出结论等提供铺垫。但不能对结果做出整体推论或结论。有些刊物要求作者将“结果与讨论”或“结果与分析”合写,那就另当别论。

六、论文的“讨论和结论”

1.“讨论与结论”的作用。

“讨论”是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论证,是对结果的必然性、偶然性、可靠性和重要性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论述,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讨论”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也是最难写的部分,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高水平的讨论往往能提高论文的水平和价值,从而有更多的同行引用该论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错误的讨论也会使论文遭到编辑和审稿人的退稿,即使论文的数据和结果会使人很感兴趣。

2.“讨论与结论”的内容。

“讨论与结论”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4)对没有意想到的结果进行解释;。

(5)最后明确给出结论。讨论要与引言相对应。引言中常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在讨论中要对这些问题给予回答,做到前呼后应。

3.“结论”的写作。

讨论之后应该有一个简短的结论,说明本研究的重要性。结论的内容主要是总结研究者到目前为止作了什么工作,得出了什么结果,这些结果对现在来说有什么影响、意义和价值等。文章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基于研究结果,切不可任意拔高和外推。结论部分才是文章的高潮所在,是作者通过试验推理得出的最后见解,是整篇论文的归宿,因此既要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又要鲜明准确,简短有力。在最后时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若是将“结果与讨论”作为一个整体来写作,这时结论可作为单独的一部分来写。如果“结果与讨论”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和总结,那么结论就可以写的短一些,不要再重复讨论的内容。

总之,科技论文写作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了解和抓住了这些规律,科技论文的写作就不再是难事。但是,论文写作方法也不能死板硬套,初学写作者可以根据有关刊物要求和文章具体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写作方法,达到发表和交流传播的目的,促进科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3]罗伯特戴,芭芭拉盖斯特尔.如何撰写和发表科技论文(第六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4]刘润进,王金宝.实用农业科技英文论文写作教程.科学出版社,20xx.

[6]从丛,李咏燕.学术交流英语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

科技创新论文

:文章在综合借鉴全球各类创新中心提法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征,辨析了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异同,对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等世界知名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归纳,凝练出它们共同的做法和举措,并通过梳理这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对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顶层设计,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系统提出了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四个战略路径,为江苏突破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技术锁定、价值锁定和市场锁定,形成更多国际产业先发引领优势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化竞争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主要发达国家和创新型国家相继出台重大举措,加快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江苏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和科教大省,制造业规模全国第一,约占全球的3%,高校数量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居于全国首位.面对新的趋势变化和现实挑战,江苏要把握好当前的机遇,发挥科教与人才、企业与产业的优势,通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牢牢掌握新一轮全球创新竞争的战略主动权,为发展全局赢得新的更大空间.

目前,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界定,但相关提法却有不少,如联合国的“全球创新中心”、美国《有线》杂志的“全球高技术中心”和我国杜德斌教授的“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等.其中,联合国在《全球人类发展报告(2001年)》中公布了美国硅谷、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印度班加罗尔等46个“全球创新中心”,他们都具备较强综合经济实力、丰富的科教资源、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力大的企业群体、较广泛的对外经济联系、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创新文化氛围等特征;美国《有线》杂志则提出“全球高技术中心”的概念,把“高校培养技能工人或开发新技术的能力、稳定的跨国公司、人才创业的积极性、活跃的风险投资”作为构成全球技术创新中心的必要条件;我国杜德斌教授认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应集聚众多跨国公司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研发机构,是世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创新源地.这些概念和描述对我们定义“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综合考虑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应定义为: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自主创新能力世界领先,主导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能引领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是全球重大原创性技术成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和全球产业科技创新高端人才、高成长性企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聚合区.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特征: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对本区域和周边地区持续输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人才,研发创新和技术转移活动十分活跃;二是产业具有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呈现集聚化、高端化发展特征,相关核心技术群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能引领全球产业发展的方向;三是集聚一批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主要产品和运营模式成为行业标杆;四是形成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鲜明价值导向,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氛围浓厚,全球科技创新领袖不断涌现.

3.“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辨析。

2015年,江苏省委在关于“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而在2014年,北京、上海先后作出了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从内涵的区别来看,“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落脚点在产业,即生产制造,更多地强调产业创新要素的集聚,更加注重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区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而“科技创新中心”的落脚点在科技,即科学技术,更多地强调基础研究水平和源头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加注重在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领域率先突破.从提法的共性来看,两者同属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无论是江苏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还是北京、上海的“科技创新中心”,其最终的目标均是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占据领跑地位,发挥引领和辐射功能;两者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核心,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建设的战略基点,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发展走向国际,进而在全球化竞争中形成影响力.从区域的差异来看,江苏产业优势明显,是我国制造业大省,工业经济规模总量自2010年以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规模是北京的10倍、上海的4.4倍;江苏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gdp比重达42%,分别比北京和上海高22.4和10.4个百分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等行业领域具有全球领跑和并跑优势;高新技术企业10830家,高于北京,约为上海的2倍;企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常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研发经费80%来自企业,而北京为40%、上海为63%.可以说,江苏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符合江苏的现实基础和产业需求.而相对于江苏的产业优势,北京和上海的科技原创能力更加突出:全国50%以上的部属高校和科研院所、48%两院院士和31%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在北京;全国1/3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1/4跨国企业研发中心落户于上海,部属科研机构数量仅次于北京;截至2015年,北京、上海国际论文10年累计被引用篇数分别是江苏的2.07倍、1.18倍,近10年累计被引用次数分别为江苏的2.43倍、1.40倍.

近年来,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先后提出了建设全球或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并出台了相应的战略规划.例如,美国持续打造硅谷,确保“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地位;英国在伦敦加快建设“英国科技城”,使其成为国际技术中心;新加坡坚持人才引进的“开放政策”和保持稳定的创新环境,加快建设“亚太创新中心”;日本政府出台了《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将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中心”作为战略目标.通过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路径的梳理和归纳,结合对硅谷等联合国46个“全球技术创新中心”的分析研究发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做法值得江苏借鉴.

1.始终把科技园区作为产业创新重要载体。

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日本筑波、英国剑桥、法国索菲亚、韩国大德等是世界公认的一流科技园区,它们是各自地区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硅谷从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到90年代的互联网,再到21世纪的“互联网+”服务,诞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并牢牢占据着产业链的高端,聚集了hp、intel、google等一批超百亿美元级高科技公司,约有1000余家世界知名企业将研发总部设在硅谷;新竹在建立科技园之初选择了半导体产业集群,目前拥有全球80%的电脑主板、全球80%的图形芯片、全球70%的笔记本电脑、全球65%的微芯片、全球95%的扫描仪,台湾地区十大企业有7家来自新竹;韩国政府为大德地区出台《大德研究开发特区育成特别法案》,以财税减免等扶持政策保障园区发展,使其ict、生物医药、空间技术等全球领先.

2.高度重视集聚科教和人才资源。

美国加州拥有最高密度的世界级研究机构,据统计,在全球前100名大学中,加州占据10席.其中,斯坦福大学鼓励教师学生到企业兼职创业,每年都会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论坛、创业大赛等;韩国则将科学技术研究院迁入大德园区,与临近的忠南大学、科学技术联合大学院、情报通信大学、大德等大学不断输送其所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在博士和硕士等高学历的人才培育及输出方面,科学院的贡献超过韩国的10%.印度班加罗尔依托高等院校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民办或私营机构培训以及软件企业自己设立培训机构,在班加罗尔周围有10所综合大学、70家技术学院,培养15万~20万技术工人,成为班加罗尔软件外包产业兴起的重要保障.

3.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持续高强度投入。

资金投入是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高强度投入才能支撑高水平创新和获取高利润回报.目前全美600多家风险投资企业中近半数将总部设在硅谷,2013年硅谷风投总额超过50亿美元,占全美的40%;新加坡大型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增幅明显,从2011年的5.73亿新元增至2013年的8.72亿新元,年均增幅超过15%;东伦敦地区是英国风险投资较为密集的地区,风投资金规模占全国的25%和全欧洲的8%.

4.注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美国盖尔研究所发现,中小企业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效率远高于大企业,中小企业人均技术创新是大企业的25倍,50%以上的科技进步发生在小企业;而我国65%的国内发明专利由中小企业获得,80%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创造.在日本,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7%,政府减免中小企业专利费以激励其创新,制定《中小企业新事业活动促进法》对中小企业创新计划给予融资和税收方面援助;德国推出中小企业创新计划、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创新代金券等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小型企业可以使用创新代金券支付创新服务费用,目前全德国约有3万个企业开展不间断的研究活动,10万科技型企业经常性地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

牢牢把握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目标,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领域及顶尖水平,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开放融合国内外创新资源为渠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着力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着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着力优化大众创新创业环境,集聚世界级领军人才,突破江苏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技术锁定、价值锁定和市场锁定,形成国际产业先发引领优势,掌握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加快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把江苏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全国产业转型作出积极的示范.

1.着力加快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获取世界级科技成果。

(1)加强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部署。

瞄准未来战略需求和技术供给短板,大力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新组织作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供给升级,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前瞻布局能力.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加快推进集成电路、新药创制等国家专项任务的实施,积极转化创新成果.部署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与工程,进一步跟踪研究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和重大科技项目、工程,聚焦重大产业方向,梳理分析数字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等江苏有优势的领域,根据“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抓紧论证并启动若干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与工程.

(2)集聚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

充分发挥高校的创新源头作用,建设若干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有特色大学.支持大学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领域开展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大学与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更好地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我省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加快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未来网络实验设施、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国家科技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微结构、通信技术、水土生态等国家实验室,努力打造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综合性科学研究试验基地.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国际合作,推动与以色列、新加坡等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合作,鼓励各地、各园区、有实力的企业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贝尔实验室、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等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设一批科研型国际合作大学、联合研发机构.

(3)提升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水平。

推进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按照平台一流、队伍一流的标准,围绕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依托地方和园区,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引进共建一批人才与国际贯通、机制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研究所,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全覆盖.针对“一区一战略产业”布局,依托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创新资源集聚度较高的高新园区,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完善创新资源整合、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企业衍生孵化等功能,健全产业技术研发体系.赋予省产研院在使用省产业技术研发专项资金时更多的自主权.允许并鼓励教师、科研人员到省产研院任职或兼职,在省产研院兼职或任职的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可保留3年工作人员身份,档案工资正常晋升.

2.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世界级创新型企业。

(1)打造有影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全面启动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国际一流、规模与品牌位居世界前列、引领产业跨越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引导企业融入全球研发网络,支持开放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牵头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一批企业科技园,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全面提升企业研发机构研发能力,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构建产业技术研发网络,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机构,提升企业国际创新竞争力.推动骨干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广泛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深度融入全球研发创新网络.积极构建产业科技创新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深化与以色列、芬兰、英国等世界创新强国,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等国际知名机构的交流合作,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国际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实施开放式研发策略,推动加入世界主要技术标准组织,牵头或参与建立国际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收并购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基地,面向全球布局创新网络.继续完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外资企业联合本土企业及高校院所开展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合力支持我省技术、产品、标准、品牌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积极鼓励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在政府审批和监管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科教单位合作,建设一批国家级重大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的集群转化.鼓励地方、科技园区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支持科技园区加快集聚国内外产业创新资源,建设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

(3)培育产业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小巨人”

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中小企业活力,推动面广量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转型,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的对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加快上市融资步伐.支持企业承接重大建设工程,提高对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

3.着力提升各类园区发展水平,打造世界级科技园区。

(1)大力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

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的要求,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形成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给予省级以上高新区相应的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鼓励高新区制定特殊政策措施,集聚科教资源.设立高新区创新发展引导资金,引导地方和社会资金加大对高新区的投入,主要用于支持高新区创新核心区内重大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高新区财政收入中上缴省市增量部分实行全额返还,省市对高新区创新核心区建设用地给予优先安排.科技人员到园区创办科技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

(2)打造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苏南模式”

优化“五城九区多园”创新布局,探索一体化的新机制新模式,推动创新要素在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促进城市间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分工协作,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在新型科研机构建设、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创新政策一体化覆盖、体制机制改革一体化推进,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和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

(3)大力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发展理念、办区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转型,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致胜转变.坚持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取向,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行政干预,打破制约开发区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增强开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推动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腾笼换鸟”,培育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元创新主体,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在全球价值链及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实现转型发展.

4.着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科技创新生态,集聚世界级创新创业人才。

(1)建立富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引培机制。

依托省各类人才引进计划等,加大海外领军人才、我省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和地区特色产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建设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加强科技企业家培育,着力培养既通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培养一批站在产业科技前沿、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家型科学技术带头人.建立产业人才滚动式培养体系,选拔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适应不同科研活动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市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努力构建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便捷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2)构建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技孵化体系。

发挥创业孵化机构的产业孵育功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载体,支持存量商业商务楼宇、旧厂房等资源改造,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发挥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资源优势,加强与各类众创空间的合作发展,形成涵盖创业全过程的孵化链条,推动科技服务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

(3)强化金融资本对产业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

健全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建立覆盖全省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特色机构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组织,推动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健全各产业部门基金统筹联动机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联合布局资金链,发展“首投、首贷、首保”,优先支持初创企业.鼓励金融机构推进“人才贷”、科技保险、科技物业资产证券化等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完善科技信贷机构体系,加快聚集国内外金融服务资源.

[1]上海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研究[j].科学发展,2015(6).

[2]杜德斌.对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5(6).

[3]韩子睿.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及对策建议---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数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2).

[4]韩子睿.江苏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6(7).

[5]陶希东,安永生.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台湾经验及启示[j].上海城市规划,2015(2).

科技创新论文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由于我国的国家控制点布设的时间较久,使国家的控制点破坏较多,所以引起这些己知点的坐标有时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而gps的起算数据直接影响其精度,所以要通过约束平差计算找到误差较大的起算点并将其剔除,从而来提高平差精度。

本文通过对gps起算点、起算数据精度的研究,从中找到提高gps测量精度的方法。

2gps控制网起算点分析。

2.1起算点的影响因素。

起算点主要包含点位本身精度和点位的分布两种因素。起算数据的数量在gps控制网中也尤为重要,gps联测的起算点一般应以3个以上为宜,并应均匀分布在测区周围。

起算数据的拟合检验法。

1)gps网三维无约束平差。

即gps基线的起点到终点的坐标差,对每一条基线向量均可列出三个观测方程以及对应的方差阵、协因数阵和权阵。

(1)。

按最小二乘法可得到wgs-84坐标系统下的坐标。

2)起算数据的拟合。

设有m个起算点,在54坐标系统或地方坐标系统下的坐标为。

(2)。

对应的gps网中的wgs-84坐标系统下的坐标为。

(3)。

根据正形投影原理,然后按最小二乘法计算各坐标改正数vx和vy,进而可计算拟合坐标中误差。

根据vx和vy的值的大小可以判断起算点的质量,如果某点的vx或vy较大,则说明该点可能有问题。

3gps起算数据对其精度影响。

3.1起算数据误差对残差的影晌。

残差的计算公式为:或假设上述待平差的网除有独立网的几何条件(无约束)外,还有非独立网的附合条件(约束),此时上式的闭合差可为。其中,表示无约束平差的闭合差向量,表示约束平差的闭合差向量。

(4)。

上式反映了起算数据误差对残差的影响规律。

3.2起算点精度对gps基线的影响。

实验数据分析计算。

现选取了某gps控制网中的2条基线(d001-d002和d001-d003)作为研究对象,用软件tgo进行基线解算,解算时人为的将固定点坐标分量分别加入一定的误差,采用以下6种方案作比较:

方案1:将起算点的经纬度和大地高分别加入误差+1.0″(n,e),15m(h);。

方案3:将起算点的经纬度和大地高分别加入误差+5.0″(n,e),60m(h);。

方案6:将起算点的经纬度和大地高分别加入误差+20.0″(n,e),150m(h)。

经过软件数据处理可知:方案1的偏差最小,方案6的偏差最大。因此,起算点坐标误差越大,对基线向量解算结果影响也越大。

3.3起算点对高程精度的影响。

以长武某个工程为例,需要在测区布设四等gps控制网,坐标系采用北京54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当地国家点遭到严重破坏,只能在测区的一侧找到3个gps控制点,且分布不均匀。

本次实验采用中海达数据处理软件hds20xx进行处理基线,为了检验起算数据的精度,进行如下数据处理:

1)进行自由网平差;。

2)用控制点s002-s003-s007进行约束平差;。

3)用控制点s003-s007进行平差;。

表1三种方法高程比较表。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用2个起算数据和用3个起算数据分别进行高程拟合时,距离已知控制点越远高程变化量越大。同一个点两种方法高程拟合最大变化量是1.13m,而最大中误差只有0.035m,此时的中误差已不能代表它的实际精度。

由于只有3个起算数据,没有多余的起算数据判定具体哪个起算数据的高程有问题来剔除粗差点,然而可以通过高程拟合变化规律和理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当只有3个起算数据时,我们可以对起算数据高程精度进行检验。高程拟合时,我们可以先进行自由网平差,再进行约束平差,若两种方法高程拟合成果变化量很小,则说明起算数据高程之间匹配较好;若差值变化量很大,则说明起算数据的高程精度匹配精度不高。因为自由网平差的高程成果相当于提供一个高程基准面,而约束平差相当于重新定义一个高程基准面,它们高程成果理论是一个固定的差值,若差值变化量较大,则说明起算数据之间高程精度匹配不高。

参考文献。

[1]王慧南.gps导航原理与应用[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2]宁津生等.测绘学概论[m].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

[3]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

[4]测量定位技术[m].北京:化学出版社,20xx.

[5]原理及应用[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科技创新

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高楼林立,这一切的确都让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生活很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多么美丽的现代世界啊!

满天繁星,星汉灿烂,碧水蓝天,蓊郁森林,曾经的美景让人那么的留恋,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很多时候已成为我们的回忆。这是多么的令人悲哀啊。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世人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品位,让我们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比如,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普及,让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手机、可视电话等通讯工具的普及,让我们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可以轻松与家人、朋友等进行亲切地交谈。在高科技的帮助下,人与人的距离不再遥远,“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各种问题,青山绿水不再,星汉灿烂已去……这也让我们那曾经的美丽的家园,变得不那么美丽,甚至丑陋。

所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麻烦甚至说是灾难。

不是吗?如果让我们回到那没有什么高科技的远古时代,我们会看到什么美景?那些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肯定是没有了,但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灿烂的星空,会有的,青山、绿水、碧草、红花也应该是随处可见的。这些美景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享用不完的,会让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

一句话,朋友们,从现代优裕的物质生活中清醒过来吧!我们要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与幸福,但也要慎而处之,否则我们就可能受到自然地报复。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任何美好的生活也就会化为泡影,一去不复返了!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高楼林立,这一切的确都让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生活很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多么美丽的现代世界啊!

满天繁星,星汉灿烂,碧水蓝天,蓊郁森林,曾经的美景让人那么的留恋,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很多时候已成为我们的回忆。这是多么的令人悲哀啊。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世人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品位,让我们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比如,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普及,让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手机、可视电话等通讯工具的普及,让我们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可以轻松与家人、朋友等进行亲切地交谈。在高科技的帮助下,人与人的距离不再遥远,“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各种问题,青山绿水不再,星汉灿烂已去……这也让我们那曾经的美丽的家园,变得不那么美丽,甚至丑陋。

所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麻烦甚至说是灾难。

不是吗?如果让我们回到那没有什么高科技的远古时代,我们会看到什么美景?那些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肯定是没有了,但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灿烂的星空,会有的,青山、绿水、碧草、红花也应该是随处可见的。这些美景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享用不完的,会让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

一句话,朋友们,从现代优裕的物质生活中清醒过来吧!我们要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与幸福,但也要慎而处之,否则我们就可能受到自然地报复。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任何美好的生活也就会化为泡影,一去不复返了!

农科城科技创新论文

作为企业的科技工作者,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此,很多企业都投身于科技创新,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展科研项目研发、新产品的研制,力争本企业本立足于行业内科技尖端。但如何做到尖端,往往大部分企业只看到有多少的新产品产生,创造了多少的新产品产值,而忽视了科技研发所必需的软件基础,这就是我们称之为的软实力。就目前而言,科技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并没有明确的概念,我个人认为科技硬实力指的是科研项目的研发、新产品的开发,而软实力则是指企业科技创新的机制的完善和体系建设;企业科技创新的战略内容;企业的科技创新的文化理念等。

谈到科技创新,人们往往想到怎样开发新产品,很少有人想到过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和体系的建设。实际上,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大部分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适应到市场经济,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和体系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科技创新体制完善和体系建设的工作主要在如下几点:

(1)根据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需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以保障企业内部技术相互融通,产品技术的互补与衔接,形成一种不同技术领域通力协作的氛围,避免出现各自闭门钻研,产品技术问题处理不及时的局面,从而形成既能够调动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又可以协调管理和实施创新过程中诸多环节的有效运行的组织系统。

(2)建立有效的科研项目制,科研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较强烈的创新意识,并且要时刻将创新、努力开拓的意识传导给项目组的每位员工。对企业的科研项目实施考核,将未按期完成科研计划的项目组成员纳入黑名单,其成员不再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同时实施项目组绩效考核,企业科研项目费用的发放按科研项目进展情况而逐步发放。

(3)分工科学到位,责任主体明确。企业科技创新员工职责明确,员工按时按质完成份内的本职工作,企业对员工实施“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制度,同时制定激励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制度,促进员工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对本职工作有强烈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推诿工作而演变成积极认真对待本职工作,从而调动企业员工对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4)建立评审制度。为使科技创新工作能有效的展开,必须具备科学的评审制度,如对企业内部科研项目立项、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项目、对申报国家、省科技项目等进行评审。(5)建立和完善评估控制制度。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内容,涉及的成本的大小,创造效益的大小等,设立相应的检验评估机构。

有了科技创新体制的完善和体系的建设,接下来要做的是制定企业科技创新的战略。企业的技术创新最根本的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但企业更期望的'是要使竞争地位发生改观,希望在一种新的、更有利的某一点重新建立竞争优势。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战略。有许多企业,他们虽然是技术创新的完成者,由于没有从战略高度考虑技术创新,导致企业战略或者商业失败,没有从技术创新取得更多的效益,甚至失去竞争优势。

比如,美国施乐公司是复印机的创新者,然而,80年代,日本的佳能公司却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所以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对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战略更重要。通常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按下面步骤来制定:

(6)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对各主攻战场进行资源分配和平衡;(7)制定各主攻战场的战略部署,确定进入市场的时间和方式,可选择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引进消化、收购的进入等方式;(8)描述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使产品路线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制定长期新产品开发计划。

企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引,而科学技术在企业中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提升企业科技的关键因素。如何建立一支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实现科学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也是每个企业思考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如下:

(1)企业应结合自身企业产品的特点和企业发展壮大情况,在人才引进方面考虑到前瞻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建立一支专业配置齐全、年龄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并培养专业性强、精通业务、善于钻研的学术带头人。

(2)为更好地稳定科技人才队伍,企业应为科技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科技人员有晋升的渠道,并给予发展的空间让科技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得以施展个人才华,从而使科技人员对个人前程充满憧憬。

(3)企业为科技人员提供培训机会,通过培训学习,可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可以让科技人员对企业产生信赖和依托感,从而为企业稳定人才队伍。

(4)企业可对科技人员实施有效的激励制度,要充分运用企业的绩效工资,根据老、中、青科技人员的特点,制定贴切不同年龄层次科技人员激励制度,避免“大锅饭”的传统,从而保持长期的激励机制。

很多学者认为,当代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是企业文化的竞争。美国在研究日本企业迅速崛起的奥秘时发现:日本企业的成功来自于一种无形力量的作用,而非技术、资源、设备这些因素,后来他们把这种无形的东西归纳为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中尤为重要的一种文化是创新文化,该文化是企业生存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往往将创新文化归入了技术创新中,因此企业技术创新文化的有无则决定了企业生存、竞争的决定因素。

一般来说,企业对技术创新文化的定义为:技术创新。这种企业科技创新的文化理念是: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地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不断地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逐步缩小以至消除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都知道这个文化,但如何在企业中形成一种文化理念,能做到企业不多,大部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并没有深入到企业员工心目中,更谈不上形成企业的科技创新文化。国内成功的案例,如海尔将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在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意识深处,相信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因而每个海尔员工都积极创新,敢于进取,创新思想已经。

由此可见,企业只有将科技创新形成一种文化理念并传播至企业的每个角落,在企业内部营造出科技创新的氛围,在群体创新文化条件下,激起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科技人员的不断思考和创新的奋斗精神,为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奠定科技基础。作为企业,发展科技是必行之道,这就要求企业不能只能关注于企业科技的硬实力,只有提升了企业的的软实力,企业的硬实力才能不断地得以强大,企业才能获得强有力的发展后劲,实现持续壮大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金辉,曹萍。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j]。成都:经济体制改革,2000。

[3]李丽。基于组织变革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4]宁滇。以技术创新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08。

[5]孙林杰。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j]。北京:科学学研究,200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技创新小论文

说起科技小论文,我便回想起以前做过的许多小实验和许多奇特的想象,突然会出现在我的大脑里。如做过的液体实验——芦荟酿药的实验;热胀冷缩的实验……。在未来的世界里,我们能否长出一双能飞的翅膀;能否让鱼在天空中遨游;能否发明一个不让我们的手脚起硬茧的机器呢?……。等等。总之,奇思妙想和我做过的补给都在我的头脑中再次出现,特别是水的实验使我记忆犹新。

回到家,我先拿起一个透明的玻璃杯,然后在杯中倒入一些开水,我轻轻的拧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的倒到水中,我想:哈哈!第一步就这么顺利,那么下几步不就跟顺利了!接着我打开青油将瓶子斜着让油一点点的倒在杯中,便用筷子把它们搅拌起来,水和油就渐渐的融合在一起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就又会分开,变成了两层:第一层是青油,第二层是开水;我想了想:咦!要不,我再到一些酱油,看看会发生什么?我又在杯子里到了一些酱油,搅拌了一下,酱油和开水便溶合在一起了,可是青油仍然在第一层。我想:蜂蜜?如果我到一些蜂蜜又会怎样呢?然后,我取出一些蜂蜜和这些液体混合在一起搅拌,虽然开始和在一起了,但是多了一会儿还是变成了三层:第一层仍然是青油,第二层是酱油和开说,第三层是蜂蜜。

我不禁思忖:不同的液体混合在一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想叫人琢磨不透,为弄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便拿到爸爸跟前好奇的问到:“爸爸,你瞧,我不管怎样搅拌这些液体,始终保持三层现象呢?”爸爸仔细瞧了瞧这些液体,然后充满着神秘感对我说:“乖女儿,你好好想一想这些液体的重量有什么不同呢?”

我把这杯液体拿到面前仔细看了看又想了想:重量?液体与重量有什么关系呢?我带着疑问又跑到爸爸跟前问到:“难道这些液体也有轻重之分吗?”爸爸肯定地回答到:“当然哟!”爸爸的一声肯定地回答,突然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哦!原来是这样的,液体最轻的总会在最上层,稍重的在中间一层,最重的液体在最下层。

啊!这杯神奇的水,让我们懂得了油水不相溶的道理,同时让我们懂得了通过实验会让我们增长更多的知识和才华。

植物也会睡觉浮山县城关小学班郭欣瑶天渐渐地冷了,植物也像人一样蜷缩起来了。妈妈赶紧把室外已经开了小花的三叶草搬进了暖和的卧室。过了几天,我偶然发现......

-折叠尺老师在课堂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麻烦,比如,在数学课上画几何图形时会感到很麻烦。所以我发明了这种简易的折叠尺。简易的折叠尺制作方法如下:1、准备10块1......

农科城科技创新论文

从联盟主导(即联盟发起人)角度来看,农科城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以龙头企业主导和以科研院所主导两大类。除设施农业联盟和国际合作服务联盟以科研院所主导外,其余均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即以龙头企业主导的科技联盟是目前农科城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中最主要的联盟构建模式。从构建目标角度来看,联盟的组织形式可分为横向产业联合和纵向产业联合。首都食品安全科技服务联盟和首都籽种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均以完善产业链条为目标,属于产业链合作联盟模式,即纵向联合模式,前者由从事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储运、流通等方面的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服务机构等联合发起成立,后者由从事籽种研发、应用、推广和营销的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等联合发起成立。其余几个联盟的目标均为解决产业共性问题,属于技术攻关合作联盟,即横向联合联盟,其是北京农科城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的最常见模式。从组织形式看,除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在民政局进行了社团法人注册而具有法人实体地位外,其余均为契约模式形成的联盟组织。

好的联盟伙伴是联盟成功的前提,是决定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从与联盟理事长的座谈中了解到,农科城中大多数联盟对于伙伴选择均有一定的筛选过程和筛选标准,具体来说:一是申请人需具有一定的业绩和影响力,自身能力要强。这种联合或是强强联合,或是优势互补,进入门槛较高。多数联盟要求成员必须为从事与联盟技术和产业方向相关联业务的骨干企事业单位,所关注的指标为企业销售额和净利润;二是申请人需要具有一定的诚信度,这样其他成员才愿意与其合作;三是申请人要与联盟的战略相近、文化相容,也就是说价值观取向要一致。联盟成员之间只有具有相近的战略目标和文化价值取向,才能消除联盟参与方的异质性,从而维持联盟的稳定和持久性。例如,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联盟建立初期就有严格的筛选过程,有意加入联盟的企业或院所需要提交申请表,之后由联盟理事会通过开会讨论进行初步筛选,重点考核申请者的业绩。通过初步筛选的企业或院所作为预备会员,在参加1~2次联盟组织的活动后,再由理事会判断其价值观取向与联盟是否一致。目前,每年申请加入农科城科技创新服务盟的企事业单位大概有40多家,但经过这样的严格筛选后,一般能获得审批的只有两三家,而现有联盟中主要为中央在京的科研院所和主要龙头企业。

目前,农科城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开展的工作包括两大类,一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二是创新服务,目标在于推动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

1)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一方面,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研发,广泛聚集产学研等创新资源,联合攻克制约产业发展中具有共性的关键和核心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开展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促进,建立项目发现和筛选机制,实施能较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或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并建立首都生物饲料创新平台、首都育种平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等,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2)开展创新服务。一是为相关领域和行业服务,引导其就服务资源开展合作,加强相关领域和行业的共性技术研发服务、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二是为联盟成员服务,包括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论坛、组织联盟成员参展,推介成员单位成果、开展行业政策研究、人才培养等,为联盟成员提供行业信息,促进产学研之间的行业交流与协作配套。

2.1联盟主体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由于企业是农科城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的主体,因此龙头企业担当风险的能力、战略眼光、社会责任心是联盟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农科城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运行较为松散,龙头企业及成员过多考虑自身利益,缺乏对联盟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视。

2.2联盟战略研究与发展规划欠缺。

农科城中很多联盟没有制定合作的整体规划和实施计划,没有认真研究和分析联盟和其自身对行业的具体定位,导致联盟工作路线不清楚,联盟整体呈松散状态。事实上,一个好的联盟必须认真考虑通过联盟形式能解决行业发展的哪些关键和共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不能与联盟成员的现有业务形成竞争。

2.3联盟驱动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力度不够。

目前,农科城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开展的工作内容虽然集中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创新服务,但联盟对行业的产业创新作用尚未有效发挥。虽然联盟集聚了中央在京的科研院所和主要龙头企业,科技力量雄厚,但仍缺乏较好的协同创新机制。此外,调研发现,理事长单位能否承担产业创新的重任,是否具有发展的战略眼光也是推动联盟产业创新的重要因素。

2.4缺乏专门的联盟管理机构和高素质专职管理人才。

对于联盟的管理,不依附于某个企业,以中立第三方的形式成立专门的联盟管理机构,更能保证联盟的公平和公正性;同时,由于联盟的作用是推动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决定了联盟的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战略性,更需要高素质的专职人员对联盟事务进行管理。农科城中现有的联盟管理机构多挂靠在联盟理事长单位,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高素质专职管理人才,而且大多数联盟秘书处挂靠在政府单位,对此,政府应转变职能,逐步退出联盟管理,转向为联盟服务。

2.5战略联盟工作尚未深度开展。

农科城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整体处于发展初期,所开展的工作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整体上看,联盟目前所开展的工作仅限于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促进、行业领域服务等层面,有少部分联盟仅为申请项目而存在,一旦项目结束,联盟工作趋向松散。与国家对产业技术联盟所要求的工作内容相比,农科城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在标准制定、联盟品牌建设、国际化合作等方面的工作进展缓慢,而这些不仅是联盟需要开展的实质性工作内容,也是衡量联盟建设绩效的重要方面。

3.1基本思路。

3.1.1联盟的目的,即为什么结盟只有首先明确联盟的出发点,建立联盟明确的目标定位,才能指导整个联盟的运行方向。北京市现有180多家行业联盟,绝大多数联盟的工作停留在申报项目这个层,未能真正发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作用,根本原因在于联盟的自身定位不清,缺乏对目标和工作内容的定位。对此,各方在决定参与战略联盟之前,应明确加入联盟的.目的,即希望从联盟中获得怎样的利益。同时,要注意学习吸收联盟伙伴的优点,分享战略成果,争取在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努力提升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竞争能力。

3.1.2联盟的伙伴,即与谁结盟战略联盟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联盟伙伴的选择,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兼容性(各方资源的优势互补)、能力和价值取向,慎重选择联盟合作伙伴。一般而言,兼容性高、发展能力强的企业应为战略合作伙伴的首选,而在战略一致性和文化一致性上都达到较高水平的个体也是最佳的联盟合作伙伴。联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性越好,联盟自身能力越强,联盟成员的价值取向越为趋同,联盟的绩效就越大。

3.1.3联盟的形式,即怎样结盟持久的联盟必须找到各方利益契合点和进行合理的分工。第一,联盟首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应以满足合作各方的内在要求和共同利益为基点。在对中国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调研中发现,该联盟至今已持续运行10年,原因关键在于联盟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求联盟成员的利益契合点。例如,联盟秘书处积极组织成员参展,对外宣传成员产品,并为成员联合培训中高级管理人员,节省单个企业对员工的培养成本,还建立了非常规原料数据库,为联盟成员降低采购成本等。第二,持久的联盟需有合理的分工。根据联盟目的,即从事横向技术攻关合作或是完善产业链条合作等,按照优势互补原则进行合理分工,共同承担联盟的开发任务。一般情况下,技术原创性研究和小试研究,以参加联盟的大学、科研院所为主导,工程类公司参与;中试、工业示范和大型工业化装置以生产企业为主导,大学、科研院所和设备制造企业参与;融资机构则提向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和支持。

3.2正确认识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的特殊性。

3.2.1联盟创新任务具有阶段性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创新任务应紧随行业发展不断变化,这是联盟保持活力,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例如,国家饲料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初期主要任务为饲料研发,随着饲料行业的发展,其不断创新合作任务,目前已经形成了联合研发、创新平台使用、成果转化、联合采购、统一宣传策划、提升信誉、争取项目等多项功能。该联盟成员从最初的8家扩大到现在的400多家企业和饲料科研单位,联结了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单位。之所以有成员源源不断地加入,在于联盟成员看到了在其中的成长前景。

3.2.2农业技术成果具有准公益性农业投资的边际效益低于非农产业,且技术创新周期较长、创新风险较大。因此,农业吸引资金的能力相比其他产业明显不足,也导致企业向农业技术创新投资的意愿相对较低,与其他行业相比,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的意愿较低。同时,农业技术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具有较强的外部正效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后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其知识产权保护难度较大。

3.3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发展的制度设计。

3.3.1联盟发展的内部沟通和指导基于联盟演变理论,联盟运作具有阶段性特征。成立初期,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需要成员之间进行磨合。当成员间合作关系持久,信任水平提高,合作会具有一种惯性,使得合作的稳定性得到增强。农科城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尚处于磨合期,因此,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沟通网络,加强联盟成员间的沟通、协调和信任,了解成员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此外,联盟应为其发展设计阶段性目标,做好短、中、长期规划。

3.3.2政府对联盟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在联盟成立初期,需要科技项目的引导与支撑,为联盟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对此,政府应建立支持和鼓励创新的外部环境,通过项目、资金和政策加以引导;搭建为联盟成员服务的公共平台,利于联盟聚集人气;支持联盟建立国际合作渠道,走出去,与国外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同时,通过国家项目推动,在竞争过程中实现优胜劣汰,促进优化形成联盟的核心团队。

3.3.3培养农业联盟的公信力公信力是联盟持续发展的基础,联盟不应该隶属于某个成员,也不只为某个单位服务,而是全体成员的联盟。如果以发起人为核心运行,其他成员的参与度不足,联盟将不稳定。此外,联盟成员不仅要有热情,还要有战略。牵头单位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能高瞻远瞩地站在行业高度考虑联盟的发展,以技术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共性技术开展工作,这样的联盟才具有公信力,能够促进各方真正联结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联盟公信力的过程中,建立联盟实体是发展趋势。联盟注册成为实体后,能够以独立的、公共第三方平台角色从事联盟活动。联盟实体的理事单位均进行了备案,形成联盟平台,使得联盟成员具有归属感,提高了成员的凝聚力,有利于联盟的稳定。此外,联盟实体作为第三方公共平台,对资金管理承担责任,使得管理透明度提高,联盟成员对项目资金管理及联盟利益分配也会放心。

小学教师科技创新论文

编辑加工是整个编辑工作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文稿质量,使之在内容上能准确、简明地报道研究成果和传播科技信息,在表达上能符合论文撰写和编排规范,从而达到发排稿的要求所不可缺少的工作步骤。编辑加工是对编辑业务素质的全面检验,保留作者原创风格,注意调整文章结构、突出重点,对段落、语句的锤炼,注意参考文献的勘误,注重自身文学水平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编辑加工是指编辑人员对决定采用的文稿进行进一步审读、修改、整理等一系列的工作[1]。编辑加工是整个编辑工作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文稿质量,使之在内容上能准确、简明地报道研究成果和传播科技信息,在表达上能符合论文撰写和编排规范,从而达到发排稿的要求所不可缺少的工作步骤。编辑加工是编辑的基本功之一,但如何系统地、规范地加工科技论文,编出水平、编出特色、编出风格是值得深入探讨和思考的。

编辑加工工作无疑是一项独立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脑力劳动。一项好的研究成果,用一篇好的学术论文来表述,可以相得益彰,然而,有了好的研究成果,并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论文;好的学术论文必须由作者,有时也有编辑的参与,对科研成果进行科学的、重在“实质上的”再创造。大多数作者的原稿,即便是审稿后经作者修改过的稿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表达上都存在一些问题。编辑人员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把一篇篇比较粗糙的文稿,加工整理成符合出版要求的一种艺术品,奉献给读者,它们就能在学术交流和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科技论文编辑加工包括内容、技术、文字三方面[1]。内容的加工要注意政治性问题的处理和审查,如违反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问题及法律法规和我国领土主权问题、涉外问题、民族等;也要考虑到法律性问题即是否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问题,同时要注意文稿的科学性问题,如材料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数据错误,图标设计是否合理,定义、判断、论证是否符合逻辑规则,论述是否片面,结论是否矛盾和保密性问题等。技术的加工包含了插图、表格、数式、量和单位、字母等方面的内容。文字加工包含了文章篇章结构的审视和调整、病语病句的修改、错别字的纠正,以及标点符号的订正等一系列的语言文字加工。编辑人员要研究其中的规律和特点,树立严谨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仔细认真的工作作风,广泛而扎实的学科知识,较高的业务素质,形成行之有效的编辑加工程序,有侧重点地勘误,确保科研成果的准确发布,不断从编辑加工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优秀的编辑业务素质,使得加工后的文稿题名确切鲜明,摘要准确合体,关键词准确,正文结构合理、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文字精练,图标科学、规范,名词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参考文献等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著作权法》规定,编辑“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正,应当经作者许可”。在实际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应正确处理“文责自负”与“编辑把关”的关系,不能以“文责自负”为托词不认真加工,也不能以“把关”为由对文稿随意进行不负责任的修改。科技论文与文学性作品不同,具有严谨、准确的风格。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一般编辑往往很难把握住“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坚决不改”的原则[2]。遇到原创写作中有不符合我们自身写作表达习惯的地方,或是不符合科技论文写作风格的时候,应尊重作者的劳动和写作风格,不能从编辑自己的爱好和习惯出发,按自己的想法去改动论文中并无重大过错的地方,这样不仅破坏了作者的原创风格,而且还破坏了论文中蕴含的作者独特语感和表达习惯,使得整篇论文变得平淡无味,可读性极差。同时,一定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要请教作者或有关专家,不是十分有把握的问题,要翻资料、查工具书,找到根据后才决定是否要修改,修改之处一定要核对、改好。特别是避免把本来对的地方改错了,也不要使错的地方修改后还是错的。编辑加工修改的意义在于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扫清障碍,使原创论文更具有条理性、科学性和可读性,而不应该盲目地抓住精练、严谨的原则,忽视了保留作者原创风格的重要性。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应该正视其重要性和意义,避免对论文原创风格的破坏。

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虽然不同论文其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优秀论文的结构层次必须布局合理,围绕文章主题深入展开,层次清楚,逻辑性强,突出重点,整篇文章系统严密,浑然一体,良好的结构层次是优秀论文的必要条件[3]。科技论文的结构层次的要求包括:

首先要围绕主题。主题是文章的基本观点或中心论点,它是文章的中心,要求正确、新颖、深刻、集中。如果论点不清晰,应该帮助作者理清思路,明确要阐述的主旨。其次要符合层次规律的要求。科技文章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去直述其理,以逻辑性强的客观叙述去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层次规律要求科技文章的层次结构要遵循研究工作的规律以及客观事物或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所以材料(包括事实、数据和被实践证明的东西)必须充分、真实、准确。再次要衔接自然,符合逻辑,完整统一。总的说就是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事实、数据、计算、语言准确,内容丰富,文字简练,调理清楚[1]。

整体把握仅仅是编辑过程的初步阶段,一篇经过编辑的优秀论文,应该符合精练、简洁的基本原则,这就充分依靠对具体的段落、语句的细致加工。科技文章中,语法语句的错误比较多,主要原因往往是科技写作人员认为不值得花力气去关注语法语句的错误,而许多科技文章的写作人员掌握了不止一种外语,受外语的影响比较大,将外语的说法和汉语的说法混淆在一起,影响了自己语言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为撰写或编辑论文或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是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参考或借鉴。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的、广泛的科学根据,也反映了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1]。著录参考文献一般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正式出版物的文献,同时要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对科技文稿编辑加工质量的优劣,取决于编辑人员自身写作水平的高低。科技论文语言修改,并非提倡脱离内容的需要,去孤立地雕琢文词,追求华丽。主要是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表达清楚而简练。用最少的文字说明尽可能多的问题,是一篇高质量论文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把哆嗦、重复之处,改成简洁、精练的文字;二是文字表达的准确性。要把似是而非的话改为准确的文字;三是语言的可读性。把拗口的改为流畅,把刻板的改为生动,把隐晦的改为明快。一个编辑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才能够更好地编辑出优秀的科技论文。

[1]李昌兴.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写作与编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科技创新论文

面对崭新的时代,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广大中小学校必须把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切实推进科技教育,努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以笔者的粗浅之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突破口:

一是健全组织和机制。学校要专门成立科技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负责,专职科技辅导员和多名科学组、信息组的老师组成校级科技领导小组,并建立由科技总辅导员负总责的学校科教骨干教师队伍,健全激励机制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使这项工作有人去抓、有人去做、有章可循。对在“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比赛、科技知识竞赛中获奖的师生要进行奖励,调动师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有充实的物质保障。要建立科技展览室,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这里展开想象的翅膀,动手设计自己的作品;还应建有配套设施齐全的科学实验室,使整个学校的科学课都在这样正规和专业的实验室里进行;学校要投入资金,购置望远镜、各种昆虫标本、化石、七巧板拼图、航模等科技教学用具、器具及科技活动器材、青少年科技读物;要建立起校园局域网、多功能演播厅、校园电视台、“校园之声”广播站、电子教室、电子备课室等信息化功能室,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是重视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是确保科技教育质量的前提。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担当科技学科和信息学科的任课教师,要求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技能扎实、勤奋爱岗敬业。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从制度上保障科技教师和辅导员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给他们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应将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学习列入学校的总体工作计划,学校要不断安排科技教师到外地学习交流,及时、不断地学习和传播新的科技教育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座谈会、研讨会以及校内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辅导教师的科技素养,展示科技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1、立足课堂。

科技教育只有结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落实到生活中、落实到学生的心中,才能对学生加强科学教育内容和知识的渗透,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认识和自觉性的培养。

2、突出主题,深入开展科普专题课教育。

首先应开设科普专题课,通过开展科普专题课教育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如开辟“科普画廊”、“红领巾宣传栏”、“学校青少年学习乐园”等青少年科普教育阵地。

其次,可以利用暑期夏令营这个平台,举办科技夏令营活动,组织青少年开展“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影片、写一篇好读后感、参加一次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科普知识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在暑期中增长见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活跃自己的生活,从而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环境”影响“教育”,青少年学生富有激情、思维活跃,这是创新的原动力。学校要注重将创设浓郁的科教文化氛围与科技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潜意识中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萌发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科学教育的活动舞台。

1、给校园多种绿化植物。

可逐一制作精美的印有中英文对照的金属标牌,详细介绍每种植物的种属、生长特性、作用和重要价值。

2、充分利用科普画廊。

可常年通过科普画廊等形式,将青少年小发明竞赛中的获奖作品,按专辑向学生进行宣传;结合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将介绍生命健康方面的科学常识,每年定期在科学画廊里展出;分专题进行新科技成果和重大发明介绍,宣传科学家的光辉事迹和发明成果对国家的突出贡献,了解科学家为振兴中华民族刻苦攻克科学难关的感人事迹。

3、结合社会生活。

分别以图画配文字的形式,宣传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科学知识。可结合重要纪念日,如地球日、水日、爱牙日、科普宣传日,通过科普画廊和“校园之声”广播站,介绍相关科学知识,对内容较多的材料,可印发宣传材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思考、质疑。

一是成立各种活动小组。科技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学校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如无线电、天文气象、航模、海模、七巧板、魔方、科幻绘画、计算机等课外科技兴趣小组,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每人参加一个活动小组。

二是坚持开门办学。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将社会科技教育资源为我所用,这是搞好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是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多元化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没有孰重孰轻之分,三者统一起来,才能共同为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作出贡献。

总之,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建设科教队伍、开辟途径和形式,才能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把培养青少年创新人才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创造发明,使他们能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科技创新论文【】

虽然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从教育体制来看,虽然素质教育开展多年,但是高考的指挥棒还在发挥着作用,考试成绩依然是决定考生升学去向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高中生进入大学学习后首先摆脱掉巨大的学习压力后,对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荡然无存,其次由于学习方式的机械化、技巧化导致学生思维模式固化,这种僵化的头脑直接阻碍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另外,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宣传、组织的力度还不够,认为这仅仅是一项任务,甚至有的学校将学生创新成果的多寡看作政绩。而多数院校,在组织过程中甚至把自己的课题拿来让学生参赛。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多数高校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的专门指导教师队伍,许多指导教师基本上都是在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之外指导学生,或者在自身研究的项目课题中分配任务给有志参与科技创新的学生,这样学生的创意得不到施展。从以往学生提交作品的方向和创新内容看,许多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选题过于宽泛,致使研究难以形成实用的成果,这一点在人文社会科学类作品中尤为明显,在研究方法上往往不能突破学科,没有形成多学科、多专业的组合、交叉。当然,依然有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组织没有提升到带动学风建设的高度,没有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出现了学术氛围不浓厚,参与面不宽的现象,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或影响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1.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培育科技创新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过去忽视时间、缺少创新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等受到极大冲击。网络公开课等第二课堂的开发、开放,各高校开展的科技创新课程的实践,在网络上平台上逐步建立,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育体系呼之欲出。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是重塑高校学风的要素。各高校发挥自身行业特色和传统学科优势,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建设以及营造创新学风的实践活动的维度、广度、深度依然有空间去研究探索。重新审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在推进学风建设中发挥的潜在价值,开展协同创新,建立更完善的教育体系制度,构建大学生科创引导学风建设新机制,协调各方面的新问题,综合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企事业单位、国际合作办学等的优势,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来推进学风建设。

2.以传统为基础,以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建设学风。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决于高校学科建设和教育体系建设的结构和目标的合理设置。学科建设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核心,而学科建设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学科建设水平能否带来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体现的是一所高校的教育质量的核心竞争力。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发展仍然是高校的三大主要职能,而大学的人才培养、学风建设又是其他两个职能的基础,更是其他两个职能的体现。专业设置应按照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设置,培养方案应结合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的学科水平,才能更好地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职责,这一切都要求高校学风建设要以科技创新为目标,科技创新又应该是学风建设的题中之意。因此,高校应进一步立足、发展自身特色优势学科,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发挥其对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作用;同时要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建设的时代性,培养创新氛围,营造良好学风,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服务。

3.创新和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载体和形式。

第一,开展学生学术活动,建设科技创新宣传平台。营造良好学风,吸引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应该加大学生活动中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宣传。高校要组织科技活动来普及科技创新信息、培养科学兴趣、组织经验交流会交流科研心得,邀请专家学者和指导教师开展讲座、指导课,丰富科技节的内容,提高科技节的水平,吸引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从而营造人人关心、知晓,人人志在参与,实践知识提升动手能力的学习氛围。通过这些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带动学风建设。第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观摩大型科技赛事。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高层次科技竞赛。完善选拔机制,组建专业固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有制度、有程序的组织学生、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帮助学生将创意、想法转化为作品。在检验大学生科技创新实力的同时,培育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激发更多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

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需要高校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的培育和推动,因此高校应重视科技创新文化氛围的培养工作,将其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设计、积极培育、推广,加强制度规范建设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项目,提升大学生参与学术创新和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对参与创新活动并取得成果的学生予以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奖励,例如:申请专利、发表学术论文,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中加入创新能力指标,在奖学金评定体系中增加科技创新的类别,以形成大学生追求真知、勇于实践的育人氛围。高校管理者还应重视为学生组织营造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乃至国内外的各种学术论坛,开放科研文献检索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公开课等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发展多元化思维能力,以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体现高等教育的效果和社会效应,对于推进社会进步、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是当前高校提高学风建设的重点。因此,依托科技创新提升学风建设水平,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互动机制,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更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全面认识并深刻分析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及活动现状的前提下,需要高校管理者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不断加强人财物方面的保障、丰富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注重科技成果实用性、创新管理理念,形成以科技创新带动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保障科技创新的长久发展,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工作机制和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氛围不够浓厚、物质保障缺乏、激励机制不健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共性问题,从而以科技创新提升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保障科技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高等教育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论文

高等院校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院校在办学方式、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上均发生很大变化,高等院校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与此同时,为了拓展办学模式、增加高等院校经济实力,促进高等院校的全面发展,各高校根据自身的优势,在高校产业发展上开展了积极探索。有些高校产业发展已颇具规模,实现了集团化运作,为国家、高校创造了大量财富。但总的说来,中国高校产业的发展还是后劲不足,面临困难不少,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活力。为此,国家教育部门专门召集全国84所大学校长研讨解放高校科技生产力这一重要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将给高校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但无论如何,高校产业发展仍存在大量问题急待解决,还有很多关系须进一步理顺,笔者拟从高校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关系做一些探讨,以供高校产业发展参考。

据统计,截止20xx年,全国有671所普通高校创办校办企业5451个,其中学校独资企业4793个,占企业总数的87.93%;由学校管理的企业为4217个,占77.36%,由校内院、系、所管理的企业1234个,占22.63%[2]。由于高校办产业已摆上高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因此,办产业的高校多、高校办企业也多,但不同高校、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20xx年度全国高校产业销售(经营)收入484.55亿元,实现利润45.64亿元,国家缴纳税金25.42亿元,但1/6的高校完成了销售收入的90%,5/6的高校企业效益不理想。并且高校科技企业的销售收入只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的2.3%[2]。因此,尽管高校拥有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资源,是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但高校产业中科技型产业的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仍然较小,这意味着高校科技企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目前销售(经营)收入过亿元的学校有10所,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石油大学(华东)、南开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因此,大部分高校产业存在效益不明显、自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资源未充分利用、学校回报少等特征。当然,校办企业在接纳学生实习及参与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xx年度校办企业接纳学生实习人数达78.19万人次,累计工时16104.7万小时;20xx年度参与培养博士生1021名、硕士生3471名。

截止20xx年底,全国高校5451个校办企业的注册资金总额为172.65亿元,资产总额736.25亿元,负债369.12亿元,所有者权益367.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0.12%。其中20xx个科技型企业的注册资本金为129.31亿元,企业的资产总额为577.41亿元,负债276.34亿元,所有者权益301.07亿元,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47.86%p]。由此可见,总体上讲,中国高校校办企业均负债经营,且负债率较高,这无形当中给校办企业经营造成很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校办企业的发展。

影响高校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有制度因素、有领导因素、有管理因素,也有技术、资金等因素约束校办企业的发展,但主要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体制不健全。

校办企业,经营的效益的好坏,不能说与校领导班子无关。凡是经营不善的高校产业,要么是校领导班子重视不够,要么是校领导班子放权过大。在国际接轨日益强调、在市场竞争非常剧烈的背景下发展高校产业的,风险与挑战并存。稍有不慎,难免会出现有投资没有回报的现象,因此,必须学校领导班子必须加强对高校产业发展的研究和引导,建立健全高校产业管理体制,既要加强高校产业的宏观领导,也是加强高校产业的微观指导;作为高校领导班子,既要出面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也要出面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扶持。尤其在高校产业发展面临体制不行、经验不足、经费不足、人才不足的情况下,高校领导班子应该花较多的精力研究高校产业的管理制及产业的开拓问题[4]。学校在放“权”与抓“权”管理上应该有一个“度”的把握,应该建立健全高校产业发展的科学的管理体制,高校与产业之间应该有一种恰当、合理的关系。

2.2生产链不协调。

高校产业的发展应该是面向市场,服务社会,因此必须与市场、社会相联系、相结合。但不少高校产业的发展,仍然是一种人财物都在高校内部转动、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高校产业的模式。没有充分将高校的资源优势与社会上的优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或者说没有像研究学术问题一样研究产业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在缺乏优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时,并不愿花高薪聘请企业顾问;在缺乏高校产业发展资金时,又不肯向社会筹集资金。尽管高校教师知识渊博、学术深厚、财力雄厚,但仅仅依靠行政技术干部的理论去管理高校企业,依靠高校教职员工的集资款,是无法盘活一个企业、一个产业。只有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充分实自我、发展自己、完善自我,才能保证高校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2.3产业投资方向不适当。

高校产业的投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态势,投资方向必须是依托高校科技优势、面向市场、为社会服务社会,因此,高校产业应该有一个适当的投资方向。总体上讲,应该是以高校自身科技优势为基础,扬其优势、避其不足,准确把握投资方向。以高校科技优势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以高校科技优势抢占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但中国的高校企业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对该投资什么心中无数,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弄湿了鞋。高校产业经营不好的,大部分与投资方向选择不当有关。由于投资方向选择不适当,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当然,也有很多高校的企业投资既是以高校优势科技为基础,又迎合了社会和人类对该产品的需求。如福建农林大学校办产业以蜂蜜产品及茶叶产品为投资方向,则一方面符合学校优势科技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符合群众对保健的需要、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因此,此投资方向是适当的。

2.4运行机制不灵活。

高校产业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学问可大了。针对不同的产业、不同的高校,其产业运行模式可能不能一样[5]。有的可能必须依赖于学校的直接领导,而有的则可能应脱离学校的领导。因此,高校产业运行机制应是灵活多变的,其宗旨是为学校创造财富。在高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在办企业方面应有一个退出机制,华北电力大学“四方公司”所以能发展成如此大的集团,就在于它较早地脱离了学校,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行事。因为现有的校办企业大部分都是学校控股或参股企业,为了盘活高校产业,在适当的时候应当对这些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对高校企业进行改组、改制、重组,也可以考虑将属于学校的股份出售。然后由股东大会选举董事长、聘请总经理,使这些企业真正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发展、壮大。通过改组、改制、资产重组,组建企业集团公司,拓展市场、扩大经营规模,集团实力显现,涌现出一批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清华紫光、天大天财、东大阿尔派等很有潜力的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其高成长性和示范作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倍受瞩目。这样不仅规避了高校所要承担的各种风险,而且使原有的校办企业在没有婆婆的情况下可以更加规范化地管理企业、发展企业,形成企业集团。

2.5优秀的高级经营人才不具备。

市场经济的竞争,企业的竞争仍然是人才的竞争。高校产业作为一个企业管理的层面,经营管理人才至关重要,目前高校企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最重要的应该是缺乏在市场竞争中能独挡一面的高级经营人才。高校虽然是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各类人才荟萃的地方,但真正懂得经营的人才却很少。因此,往往是搞行政或技术的干部去管理校办企业,他们不熟悉市场竞争规律,没有营销经验和促销手段,没有融资办法和渠道,没有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向。更主要的是,他们不善于发挥高校的优势和特色、不善于投资和经营,导致跟着市场走的跟风现象,结果在市场竞争往往处于劣势,从而给学校带来经济损失。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之一,高校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既是高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也是高校校办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创新。加强科学研究的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社会功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是21世纪高等院校教学、科研、产业三大中心功能的集中体现。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之一,从而导致高校产业应该是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之一,它在推动区域经济和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高校科技产业的销售收入自1991年以来每年以40%左右的势头增长。北京的“中关村”,在北京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贡献率达5%。从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以高校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和高科技园区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因此,科技创新是高校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是高校产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技术创新是科研工作者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的结晶,是实现高校产业技术革新的重要源泉,是高校校办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技术创新或者说技术革新对社会经济发展都起主导作用。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日趋于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调整与发展,科技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高等学校是传播科学技术、提升科学技术、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因此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型过程中高校产业应该具有其自身的优势。技术创新产业已成为产业结构中深度科学化、高度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根本突破力量。技术创新不仅为行业经济、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而且在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的可持续发展中创造了发展基础。科学技术的革新、研究、开发、产业化,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发展的可借鉴的模式。众观各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它们为了自身的发展,均专设了一定的试验研究机构与咨询机构、产业技术院所、科研型工程中心、现代科技园区,为其自身的发展设计了一个技术平台,也为其自身勾画出一个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基本轮廓。因此,高校产业的发展根本也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高校产业发展的基础。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由科学探索、技术研究、工程开发、生产经营等基本活动构成的。20世纪的科技创新模式已发展成为“科学-技术-生产”的新模式。任何科技创新活动,其探索与开发的内涵均是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求为目的,是希望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产业化。全球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育,在总体上可划分技术创新产业、流通一服务产业和规范化生产三大环节,三者协同发展,互相促进已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因此,高技术产业的初级阶段是技术创新产业,其具有规模较小、服务面有限等特点,可以理解为技术的孵化器或者说规范化生产的中试过程。高校本身是高新技术的发源地,具有其技术优势,较适合于发展技术创新型产业。因为高校产业集科学探索、技术研究、工程开发和生产经营为一体,是最符合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组织形式之一。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承担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与企业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共建高技术经济实体,自主创办高技术企业以及提供教学、科研基地,已成为高校产业的重要功能。

3.3制度创新是高校产业发展的保证。

制度创新是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制度创新首先是管理体制创新。管理体制关系到校办企业的责、权、利等关系,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同样的一个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不一样,其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但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企业,其管理体制也不可能一样,每一企业均有其特殊的环境和背景,应因校自宜,不能强求某一固定的模式。制度创新其次是管理创新,既要重视物质的管理实现节流开源,又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要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和职工队伍,提高管理层的把握市场和决策能力,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现代社会一切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并在人才的培训、教育、就业、晋升、奖励、使用等各环节上、机制上、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要重视行业及企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6],提高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开发利用信息所蕴藏的价值,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制度创新还要建立科学的创新机制,发展高校高技术产业。一是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学校科技人员与校办企业的科技联姻,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势力强、人才集聚的优势,使高校校办企业成为产学研结合的经济实体;二是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既重视与高校本身科研工员的合作,又强调企业科技人员自身的技术更新和改造,建立技术更新、与改造与奖励制度,对贡献大者既进行物质奖励也开展精神奖励,在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优先考虑,从而为高校校办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温床、提供机制、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高校高技术产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必须优化投资环境、改革科技投资体制,多渠道筹集社会、企业和个人的资金,加大高校产业的投入,实现高投入、高产出。

3.4产学研相结合是高校产业发展的源泉。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解决科技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问题”。福建省开展的“6.18”项目对接为科研院校、企业架起了一座合作桥梁,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因此,高校企业作为近水楼台,应抓住高校自身的科研机构,完成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1)产学研结合可寻找技术创新点。高校拥有大量学科及综合高级人才,适合于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和结合产业升级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通过产业界、政府、学术界及研究机构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企业利用资金基础设施、工程技术、人力与学校科研机构单位共同实现技术孵化,从而实现科研成果的直接转化。

(2)产学研结合有利于人才互补。高校企业和高校之间可以双向定期租用、借调、互换技术人员,也可联合组成攻关组,就某一项目或课题合作研制气这种有计划、有目的的人才交流,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人才的长期培养使用。

(3)产学研结合,有利于高校自身成果的转化,增强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每一高校在不同时期均研制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如福建农林大学20xx年新上各类科技项目360项,总经费6808万元,其中国家部委项目62项3022万元,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973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863专题1项及子专题3项等;通过鉴定(评审)成果31项,获国家科技奖3项、省科学技术奖22项,申报专利18项,其中授权13项;12个新品种通过审定、认定或鉴定。这些成果凝结了全校广大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心血,很多项目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开发前景。

高校产业的发展既是高校高新技术的孵化器作用的延伸,也是高校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在提高高校地位、服务社会及促进科技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中国高校产业发展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仍表现为后劲不足,困难重重。分析中国高校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是进一步提高高校产业发展水平、提升高校产业竞争力及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需要。科技创新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方向,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所在,因此,必然成为高校产业发展的基础、保证和动力。要实现高校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产学研有机结合,这是高校产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大学科技创新的论文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就是坚持创新精神,依托高校,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地开展创新学习、创新研讨、创新实践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人才的全面、激发青少年创作的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高校学术氛围,具体内涵包括经济内涵、文化内涵、教育内涵、社会内涵。就经济内涵而言,大学生科技创新产生的科技成果可以直接用于生产中,并产生经济利益,例如1999年在重庆举办的第六届“挑战杯”,仅协议转让金额就达到一亿人民币,因此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内涵会越发凸显出它的重要性。文化内涵,科技创新活动属于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因此必然经历一个知识学习、提出想法、创新实践的过程。虽然大学生的学习有了自主性,科技创新需要遵循科学的一般规律,严格要求自己,符合学术活动规范,但因人而异也需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学生可以深入发掘自己的潜力,展现出自己的创新特质,这种展现方式具有丰富性。

高校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是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一个分支。这样的系统必然要求高校与国家的互动性、学校管理者与学生的互动性。高校是社会的一份子,为社会输入优秀的人才,因此高校的科技创新必然切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易操作性。

高校科技创新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增大社会的收益,因此此项活动必须立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保持一致性。区域经济的发展源于理论和科技实践的创新,而高校就是创新的基地,它代表了当地的文化氛围和科技创新的人文修养,始终贯穿于当地经济创新中。当代经济的发展不竭动力在于创新,以及对劳动力和资金等的投入,高校一方面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高精尖的人才,也为当地的经济注入崭新的科技力量,这样就实现了政府、高校、企业的.一体化和联动化,带动了大学的学科建设,提高了大学的科研水平,同时也立足于本地促进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目前,在学校的日益重视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受资金、时间、比赛性质及科技创新活动短期不易出成果等诸多原因的影响,研究课题大都浅尝辄止,缺乏有效的接力,最终导致研究浮于表面,难出精品。首先存在资金问题,学校针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并未出台完整的资金奖励制度,许多学生鉴于自筹资金的困难,不得不只停留在兴趣层面。

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的能力及创新知识的储备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其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可行性。大学扩招后,生源学习水平下降,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科技创新活动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还需要高端的专业技术,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仅有兴趣,但缺乏学习专业技术的时间和能力,主动性也比较差。

高校中应开设创新教育课程或创新项目课题,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的观念,同时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课题申报,项目申报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并创造条件,这也加强了学生们去创新探索的主动性。

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在于创新,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主动与导师沟通交流自己的想法。其次,可以让学生在导师处寻求帮助的同时,积极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形成导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项目,从而达到科技创新在高校中的实用价值。

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针对各个年级的特点,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组队合作形式,让老生带领新生,导师带领学生,从而形成一个个团队。对于提高科技创新中的团队精神,分享精神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2]宋之帅.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

[3]徐旭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调查报告.科技致富向导,2011.

[4]刘正远.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2012.

科技创新论文

: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就现实来说我们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是有不足的,我们也在进行不断的努力来弥补我们的差距,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在进行详细研究后,就低碳经济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等几个方面做出论述。

:污染;气候;科技。

工业发展在给全世界带来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人类生活方面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针对人类发展的问题上,全世界都在寻求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技术和现实因素的限制,很多地方的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但是我们发现,科技创新一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在面对低碳环保问题的时候,发展科技就显得极其重要,也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工业发展迅速,但是污染对于人类正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巨大的情况下,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国家和国际层面上对于生态和社会文明的必然选择,同样也是人类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就我国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而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健康的,会对人来造成不利影响,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有重大意义的,同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手段。低碳经济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企业只有真正的做到了低碳发展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健康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的进步还会为企业带来产品技术上的革新。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还会对企业的技术,产品带来新的生机。一个企业专注于低碳经济,那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必然走在同类企业的前列,这样就会增加产品的技术层面实力,在市场方面就会抢占先机,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2.1提高能源利用率及能源结构优化。

我国的能源结构还是较为落后,难以维持持续发展的。另外能源利用率也处在较低水平,我国的能源有很大程度上的浪费,这对于原本资源就有限的社会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我们要发展低碳经济,做到节能减排。对于能源利用率的提升,要做出的努力有很多,首先是对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应当是大力推动的,而工业的发展应当主要由科技创新来带动,不断通过高效益,低能耗产品的开发和发展来提升能源利用率;其次就是不断发展技术,提升产品生产中的能量消耗,对于节能减排从每个产品入手;最后,是对于创新的不断发展,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都是依靠技术来进步的,国家应当采用政策来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不但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对于低碳经济的推动,这样就可以提升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不断推动国家环境发展。

2.2能源结构发展与清洁能源发展。

我国能源的利用和发展仍然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费结构的,所以我国的能源结构发展相对来说是不健康的。清洁能源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氢能等,他们对于环境的影响程度相对与传统化石燃料来说是相对较小的。但是我国对于清洁能源的发展是极其缺乏的,全国大部分地方还都是以传统能源为支柱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由于清洁能源的发展要求一定的技术,同时在发展前期看不到良好的受益,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不发展,这对于环境来说就是极其不利的。在这种情况和形式的限制之下,我国对于清洁能源的发展应当寻找更好的途径和更详细的发展方式,对于中小型企业,我们应当给予支持,但同时应当要求我们加强监督,不能放纵不管,对于较大的。企业应当加强管理,要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强清洁能源的使用。

2.3二氧化碳的收集与利用。

二氧化碳是环境中自然存在的物质,本来对于环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近些年来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剧增,对于环境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温室效应的出现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增加对于二氧化碳的收集和利用环节。对于二氧化碳的收集利用,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植树造林,在树木的影响之下,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变为养分,促进绿色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同时植树造林不仅仅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更为关键的是,植树造林可以促进生态恢复工程的发展。当然除了植树造林外,在燃烧过程中将氢气和二氧化碳混合,通过工业手段提升二氧化碳浓度,对于二氧化碳的收集就会更为方便。在我国来说,不仅对于二氧化碳收集的技术发展不够,甚至在植树造林方面大家的观念和意识都是有待提升的,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欠缺的很多,所以国家应当不断推广,加强管理并增强大家意识。

2.4科技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在众多的方法之中,都有对于科技的要求,事实上,低碳经济的发展是需要有技术手段来支持的,同样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也会给科技发展提供发展方向。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中,低碳经济和科技进步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我们将科技创新和低碳经济相结合,在推动低碳经济的时候能够不断推动科技的发展,并将二者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的科技发展都是我国所缺乏的,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努力,才能真正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来说,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为迅速的发展,但是对于低碳经济来说,我们的发展还是有巨大欠缺的,还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就现实来说,我们和世界较高水平差距较大,只有不断发展科技,加强人民的意识和思想,可以坚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来好。

[3]王苏生,常凯,许静霞,等.广东省发展低碳技术的金融产品和机制创新研究[j].广东科技,20xx,24(18):5-7.

科技创新论文范文

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是指在文化企业中应用新知识、新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新服务,以创造和开发新需求的过程。其实质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推动双方不断发展和演进。文化企业科技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外生需求看,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培育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环境,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加强文化技术集成创新与模式创新,提高文化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安全监管、文化诚信评价等文化管理共性技术,提高科技服务的能力,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全面优化。第二,从内生需求看,以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核心,加强文化领域战略性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研究,开展文化内容创作、生产、管理、传播与消费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不仅有利于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提高投入产出比,还有助于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加快文化的传播与输出。

1.2.1实现文化与科技的互动发展。

现代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但需要资源和资本,更需要大量的现代知识和技术要素,作为知识经济的产物,文化产业更突出了对要素的拓展与整合。新兴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的融合,不仅提升文化产品的价值,带动文化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重组,而且也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应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图书出版公司、音像出版公司开始利用网络技术创立新的销售渠道和运行模式,推动了图书和音像出版业的发展,同样百老汇音乐剧、好莱坞影视都依赖于现代科技实现了传统文化科技化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文化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文化底蕴通过科技手段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挖掘与传播。

1.2.2实现产业与市场的升级改造。

文化产业具有多样化、区域化、低碳、附加值高、就业率高等特点,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互,可以优化传统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开发需求市场与消费潜力,推动文化特色化、产业化、集聚化发展,有助于培育新兴数字文化业态,孵化科技型文化企业,提升国家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日本颁布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等一系列政策,挖掘日本传统文化,积极提升数字技术和载体创新,逐步将文化产业和发达的电子科技产业融合,促进了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拓宽了新兴文化的消费市场,成就了全球知名的索尼、任天堂等超大型科技文化型跨国企业,实现了从一个传统的技术产品制造大国向一个文化产业生产和输出大国的转变。文化科技创新的目标就是通过现代科技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演变,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1.2.3实现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增值。

科技创新不仅拓宽了文化服务网络与平台,提升了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内涵与价值,增加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使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输出与传播更贴近市场、贴近需求。,韩国通过《文化产业促进法》,成立“文化产业基金”,依托it产业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文化与技术的融合,明确了将数字文化作为国家的战略产业,推动了动画、音乐、卡通、游戏产业的发展,韩国数字游戏等文化产品的产值达101.1亿美元,占当年文化产业产值的11.82%,游戏相关产品和服务输出额占据了世界游戏市场5%以上的份额,是世界公认的以技术力量保障文化创新和产品创造的文化产品生产强国。科技赋予了文化新的发展动力和形式,而文化又成就了科技的价值和意义,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要素。

2、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模式与类型。

2.1“服务+科技”型。

将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结合是国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将新技术、新方法向文化产业的渗透,整合文化与技术资源,实现文化企业与技术型企业全方位的合作,提高文化产品内涵,拓宽文化服务市场,从而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以美国迪士尼公司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集电影、书籍、乐园、玩具于一身的文化企业,该公司的创新包括两类,第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创新,迪士尼依靠其庞大的制作团队和媒体网络,开发和推广全年龄段喜闻乐见的作品,始终走在文化创新的前沿;第二是文化科技创新,迪士尼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2维和3维动画制作技术与团队,1992年,其电脑辅助制作系统(caps)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科学工程金像奖,科技的领先助推了迪士尼全媒体的发展与创新。“服务+科技”的文化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迪士尼传统影视媒体的业绩,也促进了新兴业务的发展,20迪士尼公司总收入450.4亿美元,传统的媒体收入占总收入的58.47%,新兴的网络业务达到10.6亿美元,年均增长8.15%。采以同样科技创新策略的还有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德国bertelsmann集团等。

2.2“平台+研发”型。

现代的文化产业更多是服务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将现代科技融合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推广,实现技术研发与文化服务的同步发展,拓展服务价值的内涵与外延,形成以现代科技与虚拟网络为基础的文化服务创新。盛大网络有限公司是集游戏、文学、传媒、手机、动漫、音乐等业务,向广大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在线互动娱乐内容和服务。作为新兴的文化企业,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参股nokiasymbianos、j2me平台,收购美国zona公司、韩国actoz公司,推出了rom手机操作系统、完善游戏服务平台、构建软件开发网络,实现了从一个游戏服务运行商向中国首屈一指的网络文化服务商的华丽转身。“平台+研发”的文化创新模式不仅依靠信息网络拓宽了公司业务范围,而且通过研发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精耕细作,提升了公司及产品的竞争力,年盛大游戏的研发费用达到1.86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总收入的18.08%,占税前利润的42.46%,研发费用年增长超过8%。采用同样科技创新策略的还有日本sony娱乐公司、韩国ncsoft公司等。

2.3“软件+硬件”型。

文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软件与硬件的支持,软件包括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设计、制作、研发、培训、咨询等,硬件包括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的系统、设施、园区等,软件与硬件的共同发展,是推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环球数码创意公司致力于发展以数码内容为主的3d数字影视动画培训、3d数字影视动画制作、数字影院系统设备生产及应用方案、动漫影视剧发行以及国际大型文化创意园区等相关高科技文化产业,是目前业务范围较广、科技含量较高的典型的文化企业。2013年,公司营业收入1.6亿港币,比上年增长44.76%,其中,电脑图像创作及制作收入8753.2万元,占总收入的54.46%,培训收入1574万元,占总收的10%,园区及硬件租赁收入占总收入的35.54%。以数码科技为基础,硬件与软件的同步发展,使环球数码成为科技型文化企业发展的楷模。采用同样科技创新策略的还有韩国nexon公司、日本gainax公司等。

3、国内文化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3.1文化资源类型多样,科技创新需求不同。

中国幅原辽阔、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差异较大,导致文化资源类型太多。从形式上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资源,从类别上分为民族性、地域性、功能性文化资源,从内容上分为历史、宗教、艺术等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的复杂性和差异化以及文化资源对于科技创新需求的独特性和多样化,为开展文化资源公共服务与社会化运营增加了难度。相对于传统文化资源,新兴文化借助于科技与网络,得到迅速传播与发展,科技创新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提升作用明显。因此,文化资源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方式、文化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模式成为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3.2文化企业业务复杂,科技创新能力不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文化及相关产业被分为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和设计等10大类,50小类。各类别差异较大,科技创新程度不一,再加上企业业务复杂,涉及行业太多,导致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标准不一,无法准确地衡量和比较文化企业科技能力。此外,由于文化资源的差异性、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难度不一、技术创新的成本和收益差异较大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3.3文化消费市场巨大,科技创新服务太少。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的文化消费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但是,国内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服务网络还不完善,尤其是投融资、担保、技术合作、产权交易机制还不健全,无法满足文化消费市场和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目前,中国文化消费需求和供给的缺口近5600亿元人民币,居民文化消费的增长速度及消费潜力与当前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形成巨大的落差,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服务已经成为文化产品与服务开发与制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文化市场、满足消费需求的关键载体之一。

4、国内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综合发展策略。

4.1完善市场导向的文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

文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是促进文化与科技有机融合、相互作用,推动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形成的重要举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提供财政、税收、金融、就业、人才等一系列的优惠和鼓励政策,激发文化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支持多种形式的横向和纵向科技技术成果向文化企业转移,提升文化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集成应用与创新能力。文化部设计“文化部创新奖”,对立足时代前沿、弘扬科学精神、运用现代科技、普及广大群众的文化项目予以表彰。文化部推动“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旨在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路径,完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文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政策的完善与细化,对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调整和优化、文化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2建立功能导向的文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根据文化产业类型,依托有关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文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整合科技创新服务功能,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内容,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合作、培训管理、融资投资、风险管理、产权交易、法律咨询等各方面服务,以满足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孵化的需求。加强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构建以技术创新型企业、文化综合服务运营商及骨干文化企业为主体的文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于加快文化创新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由科技部发起建立的“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在成都成立,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跨行业整合文化、科技、金融等多方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具有完善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与人才培养功能,为文化科技的创新体系的探索走了重要的一步。

4.3推广需求导向的文化科技创新资助模式。

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资助,6月,文化部印发《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管理办法》,提出了文化产业重大战略导向项目、前沿项目、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等培育计划。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2.97亿元资助了网络、旅游、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科技服务等领域97项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在“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将资助575个文化科技创新项目。但是,单纯依靠政府预算内拨款只能解决一部分资金需求,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各个行业发展所需的投入,因此,必须建立以需求导向的文化创新资助模式,完善政府补助、贴息贷款、奖励、消费性、专项性资助等形式,加快资助资金的市场化运作与管理,加速文化产权交易与融资市场的建设,形成政府指导、行业主管、企业主导的文化产业创新资助体系。1994年起,法国电影产业资助基金,采用自主性资助和选择性资助两种形式,将影视作品的税款按照特定条件分配和返还给生产、发行和放映三个环节的参与者,用途严格限定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与创新,既体现了企业资助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又体现了产业政策的导向性和市场化,为我国文化科技资助形式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5、小结。

以科技为主导的文化企业发展模式其重要的特征是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度,文化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文化创意的内涵与价值,更加提高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进入避垒和出口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完善创新扶持政策、优化创新服务平台、改革创新资助模式,才能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推进文化资源与遗产的认知、保护、传承和开发,促进文化领域的核心技术和高端系统装备国产化,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文化服务产业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关推荐

局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实用13篇)

在年度总结中,我们可以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应对将来的挑战。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年度总结样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3、月初拟定《月销售计划表》

招标代理机构自查报告(优质18篇)

自查报告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自查报告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无房户住房申请书(优秀12篇)

申请书是展示自己能力和潜力的重要材料,你应该重视起来。通过阅读他人的申请书,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尊敬学校领导:本人想提出住房申请。

年终部门工作总结开场白建议大全(21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是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和发现问题的重要方式,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如果你正在为写一篇完美的月工作总结苦恼,不妨看看以下几篇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示。

2024年消防转变工作作风心得体会报告范文(16篇)

工作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提高工作效能、发掘自身优势和不足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工作心得体会的经典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工作作风是指在

油料培训心得体会大全(18篇)

通过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对培训主题和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培训心得范文,相信对大家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国企纪检委员述职报告大全(24篇)

通过写述职报告,我们可以记录和梳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小编整理了一些写述职报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党的建设不仅是党的工作的概念,

实训报告总结(实用15篇)

范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找到提升的方向和方法。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客服个人年终总结汇报工作(热门17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力,确定自己的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计划。阅读一些个人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元旦汇演主持词结束语(热门18篇)

主持是一项需要与观众建立默契和互动的工作,在这里,我将全力以赴与大家进行良好的互动。请大家静心听取以下几位嘉宾的分享,从中获得一些宝贵的人生智慧。a.尊敬的各位